主要观点: 1、 昨日内盘:昨日商品全面反弹。其中,棉花主力1109合约尾盘收在涨停的价格,PTA、铜、橡胶也有较大的涨幅。 2、 隔夜外盘:美元继续下行,临近2008年年初以来的历史支撑线;原油回落,农产品、金属普遍上涨。 3、 今日观点:商品经过2月中旬以来的连续调整之后,迎来一波反弹行情。但我们注意到,当原油价格再次进入“百元时代”以后,原油与其他商品的负相关关系变得明显。而从历史情况来看,2008年2月底3月初原油价格站上100美元之后,大部分商品就开始涨不动了。这里面的逻辑关系也是明显的:原油价格的过快上涨造成了高通胀的环境,高油价也阻碍了经济的增长。尤其是对发达国家而言,可以说,油价对工业化国家的影响就像粮价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虽然和08年的环境已经不同,但是对高油价的担忧仍然对当前的资本市场照成了重大的影响。我们认为,在目前不确定性仍较大的情况下,大部分商品很难走出趋势性的上升行情。 品种推荐: 1、 橡胶:目前处于调整浪当中,等待逢高做空的机会; 2、 铝:外盘走势强劲,下跌空间也有限,逢低介入多单; 3、 PVC:底部较为扎实,近期扩仓非常明显,在原油上涨的背景下值得关注。 财经消息: 1、全球种粮面积扩大 食品可能降价 伦敦国际谷物协会最近说,2011年全球小麦种植面积预计将增长3.1%,达到2.24亿公顷左右,小麦产量将攀升4%,达到6.7亿吨;俄罗斯小麦种植面积的增幅可能会超过15%。巴西已经开始收获大豆,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丰收。而雨水则让阿根廷的大豆重振旗鼓,此前1月的干旱天气几乎有毁掉它们的危险。美国农业部在上周发布的长期预测报告中说,食品涨价可能会使今年美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增加400万公顷,达到1.03亿公顷;2011年,美国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预计将分别增加4.3% 和 0.3%。 点评:鉴于天气的不可预测性以及中国等地需求增加,价格不一定会下跌。但价格刺激导致投资作出反应,在其他条件回归正常时,这可能会成为现实。 2、谢旭人:2010年财政赤字占GDP的2.5%左右 2010年中国的债务余额不到GDP的20%,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财政部1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的财政赤字为人民币6,495亿元。中国2010年的官方目标是将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控制在3%以内。 点评:表面上看,我国政府赤字控制良好,但是却忽略了几点:一是地方融资平台问题,包括广受诟病的土地财政;二是社保历史欠账问题。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不解决,始终难以令人心安。 3、中国2010年棉花产量下降 中国国家统计局28日表示,中国2010年棉花产量较上年下降6.3%,至597万吨。棉花种植面积减少10万公顷,至485万公顷。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去年12月份预计,当年棉花产量为636万吨。中国农业科学院下属的棉花研究所上个月预计,去年的棉花产量为570万吨。 点评:棉花价格去年大涨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供应不足。在流动性还非常充裕的情况下,硬要抑制价格确实比较困难。 4、中国2010年能源消费量较2009年增5.9% 中国国家统计局28日表示,中国2010年能源消耗总量增长5.9%,达到32.5亿吨煤当量。国家统计局称,去年煤炭消耗量较上年增加5.3%,用电量增长了13.1%。原油及天然气用量分别增加了12.9%和18.2%。统计局称,201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4.01%。2010年乙烯产量增长32.3%,至1,419万吨。 点评:有多少减排是突击出来的?还记得去年底河北等地的停止供热事件否?应切实加强政府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5、输入性通胀压力将致人民币升值幅度大于去年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2月28日表示,中国今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将大于去年,人民币升值幅度亦将大于去年。姚景源称,因为以美国为首的主要经济体货币超发,导致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上升走势,中国今年输入性通胀的压力要大于去年,而缓解该压力的对应办法就是令人民币升值。他表示,“人民币升值可以对冲输入性通胀压力...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会大于去年,因为今年出口形势比较好。”姚景源并表示,升值幅度太大,可能伤及出口,出口出问题又会导致就业压力增大。但是总的来看,目前中国出口形势良好。 点评:人民币稳步升值有利于缓解通胀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关注的是,国内税费改革也应同步跟上,否则,类似国内民众争赴港澳购买奶粉的事件将频繁上演。 6、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国家统计局28日公布了《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中显示,2010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及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呈现先上升后回落趋势。2010年一年中4月房价涨幅最高,同比增长12.8%(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为17.3%)。之后,随着新国十条、国五条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全国房价涨幅出现明显回落,至12月,房价涨幅达到全年最低,为6.4%。 点评:财新网刊发文章《 “限购令”已错 推广更不宜》,认为政府以户籍为依据直接规定房屋交易主体的资格、交易的数量,缺乏法理依据。政府本可以改革土地和财税制度,继续深化房产税试点,终结“土地财政”;并加大保障房供给,还历史欠账;在货币政策上由事实上的极度宽松向稳健回归。如今用微观的方法来解决宏观的问题,一不小心,就极易退回计划经济老路。 7、OECD:供不应求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因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二十国集团准备的一份研究报告,造成小麦、糖、棉花、金属、石油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不是某些人认为的投机交易,而是全球消费需求增长过快导致的供不应求。 OECD的这份报告可能使全球各国加紧努力提高大宗商品的产量。针对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批评也可能因为该报告而减弱,有观点认为全球通货膨胀压力激增是Fed一些官员的决策失误所致。 OECD首席经济学家兼副秘书长Pier Carlo Padoan在接受专访时表示,虽然很难区分导致大宗商品上涨的是金融因素还是结构性因素,但目前看来,供求因素在其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点评:据此,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还将持续。 8、欧元区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终值被下修 欧盟统计局2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1月CPI终值较初值有所下调,而且核心CPI月率录得下降。数据显示,欧元区1月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终值月率下降0.7%,预期下降0.6%;年率上升2.3%,预期上升2.4%,初值为2.4%,12月上升2.2%。依然高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0%的通胀目标。 欧元区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终值年率为2008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2008年10月上升3.2%。剔除能源价格影响后,欧元区1月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终值月率下降1.6%,12月上升0.4%;年率上升1.1%,12月上升1.1%。 点评:德国商业银行经济学家CHRISTOPH WEIL预期,2月CPI将达到今年的顶部2.5%,随后CPI将逐渐下降。主要缘于石油价格将小幅下降,预期CPI将于年中降至2.0%的通胀目标之下。 9、印度去年10-12月GDP同比增长8.2% 据印度中央统计局周一发布的资料显示,印度2010年10-12月份经济同比增长8.2%,其中农业和金融服务领域的增幅最大。印度本财政年度第三财季GDP的这一增幅高于上年同期的7.3%,但低于第二财季的8.9%。 印度财长Pranab Mukherjee2月28日称,印度的食品通胀“依然令人担忧”。他表示,印度经济今年最大的问题是持续高胀的食品价格。印度经济已经恢复到危机之前的增长轨道。印度财政部即将公布下一个财年预算案草案。 点评:持续攀升的物价令政府担忧,即将公布的财政预算或将采取措施保护贫困人口免受通胀影响,包括可能降低收入税率,并提高食品补贴等。 10、美国公布一组经济数据(一) 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2月2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得克萨斯州2月份制造业生产的商业环境大幅改善。辖区内整体商业活动指数从1月份的10.9升至17.5;生产指数从1月份的0.2升至9.7。 供应管理学会纽约分会2月28日公布,2月份ISM企业现状指数从1月份的71.2升至77.5,为该数据发布以来第五高水平,纽约市商业活动以九个月来最快的步伐扩张。不过,企业对2011年前景的乐观情绪有所下降。 美国1月NAR成屋签约销售指数下降2.8%,至88.9。此前经济学家预计,1月份成屋签约销售指数将下降3.0%。美国1月份成屋签约销量连续第二个月下滑,突显了住房市场的疲软。 11、美国公布一组经济数据(二) 芝加哥供应管理学会2月28日公布,2月份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71.2,1月份为68.8,为1988年7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2月数据高于此前的普遍预期。此前经济学家预计,2月份PMI将下滑至67.4。不过,数据同时显示2月就业活动增速放缓,且通胀指数仍然高企。当月就业指数为59.8,1月份为64.1。 美国商务部2月28日宣布,美国1月个人收入经季调后月比上升1.0%,为一年半以来的最大涨幅,而个人支出月比上升0.2%,涨幅较小。经济学家先前预期美国1月个人收入月比上升0.9%,收入月升0.4%。 点评:美国经济复苏之路确实比较崎岖,房屋市场和就业市场是危机的重灾区,要复苏难以一蹴而就。现在加上通胀压力渐长,美国政府下一步政策动向值得关注。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