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走强迹象近期日趋明显,截至周一收盘,沪深300指数已经突破去年11月中旬之后形成的盘整平台高点3282点,技术上形成头肩底反转的雏形。近期个股“二八分化”比较明显,应当引起投资者重视,不仅如此,若盘面上二强八弱的格局持续下去,对于主要由两市权重股组成的沪深300指数而言,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权重股低估值封杀指数下行空间 当前最大的利多因素乃是A股整体估值尤其是大盘权重股的低估值水平。截至2月底,沪深300指数的静态市盈率只有19倍左右,而在2011年业绩不出现衰退的前提下,动态估值水平更是只有14倍出头,跟美股十二三倍左右的动态估值水平相比也没有明显高估。从AH股溢价水平来看,A股很多权重股票都跟港股形成明显折价,例如中国太保的A股就要比H股便宜20%以上。上述折价产生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是因为A股全流通之后,流动性的绝对过剩(货币超发)与相对不足(相对全流通的巨大股票数量而言)之间的矛盾。但若仅从估值角度分析,A股无疑是被低估的,从趋势来看,AH股价差不会一直维持下去。 目前以中国石化,中国中铁,华夏银行,华泰证券等为代表的大盘权重股估值水平都处在历史低位水平,且从盘面上来看已经出现拐头向上的启动迹象。有个现象很值得关注,即今年以来具有正收益的板块,基本都是低估值的,包括石油、钢铁、汽车、公路与铁路运输、建筑工程、银行等,其中又以权重股居多,或许预示着2011年的潜在财富蕴藏之所在。若权重股持续发力,股指将难有大幅回调的空间,此为影响上半年多空博弈中的主导力量。 “二八分化”趋势形成有利股指上行 与权重股的低估值相比,中小板和创业板不仅估值水平偏高,累积的长期涨幅也较大,面临获利回吐的压力,如目前创业板的市盈率水平大约是沪深300指数的四倍左右。从近期的盘面走势容易看出,二八强弱分化的趋势已经具备雏形,并有望进一步强化。通过细化研判二股和八股的强弱程度,不仅能够辅助判断股指的最终方向,还能够提示我们投资哪类股票更容易获得超额收益。 通常而言,受权重股影响举足轻重的上证指数,往往被看作“二”的代言人,该指数自2009年底至今,始终维持着一个缓慢的大型下降趋势,从图上看每次行情的高点都不断降低。但若分析2010年11月中旬之后的走势,就会发现上证指数已经突破了最近四个多月形成的盘整平台,出现反转的雏形。而作为“八”的代表,有经验的老股民一般习惯于分析深证综合指数(而不是深证成分指数),主要由深市中小盘股组成的深证综指经常被用来判断市场是否具备财富效应。跟上证指数相反,深证综合指数从2009年以来每轮上升行情的高点都在不断的上移,但是从去年11月中旬之后,该指数至今尚未能突破本次盘整形成的平台高点(1340点附近)。由此可见,以去年11月中旬为时间分界,之前八股始终强于二股,但之后尤其是近期,二股盘面上开始相对八股走强。 如果进一步细化,笔者在这里把A股划分为以下几个大类:大盘股,中盘股,小盘股和创业板。我们用创业板指代表创业板的股票,用中小板指代表小盘股,用易方达中盘ETF近似代表中盘股,用上证指数代表大盘权重股。同样以2010年11月中旬作为分界线,很容易看出,2009年底到2010年11月中旬之前,创业板和中小板指数不断创出新高,走势明显强于高点不断下移的上证指数和中盘ETF。然而从11月中旬以后,强弱开始逆转,上证指数和中盘ETF目前创出盘整平台的新高,但创业板指和中小板指的重心却仍然在一个下降趋势之中。尤其是创业板指数,自2月21日以来更是单边下跌,与股指完全背道而驰,似乎预示着创业板“泡沫”最终还将被刺破的宿命。上述种种现象,都暗示二八强弱转换的趋势正在形成中。由于股指走势主要受到权重股的影响,因此转换趋势的形成,客观上对推动股指上行有利。最后,从投资标的来看,由于大盘股低估,中盘股泡沫适中,而创业板和中小板则累积了一定的估值泡沫需要消化,因此从超额收益的角度,仍然推荐逢低买入大盘权重股,回避小盘股和创业板。 季节性规律有利股指走强 由于一季度往往是全年中的信贷高峰期,股市资金通常在上半年比较充裕,因此股指上涨行情发生的概率就大。从历史统计数据来看,在过去二十年中,若仅考察每年的1-5月份,则有约四分之三的年份中上述时间内上证指数都是上涨的,只有四分之一下跌,因此季节性因素从概率上对多头有利。 结论:基于权重股估值和季节性规律两大有利因素,判断股指中线趋势偏多。但由于前期连续拉升获利回吐压力加大,短线不排除出现一些幅度稍深的调整概率。只需要注意,沪深300指数之前对3260-3280点一线的突破是否有效即可,只要后市不再跌破上述区域,则股指中期升势可期,期指操作上也可主动做多。 责任编辑:白茉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