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1年1季度铝价走势回顾 2011年1季度LME铝价呈现了冲高回落的走势,在欧洲、美国较强劲的需求下,LME三个月铝价创下2628美元的阶段性高点,之后受到日本地震因素的冲击,铝价展开了调整,价格最低回落至2450美元附近,而二月以来,中东北非地区局势的持续动荡也加剧了铝价的波动。 国内铝价总体表现偏弱,春节前国内货币政策的偏紧,对铝价的向上空间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受LME铝价强势上涨的带动,沪铝指数一度上冲至前期17250元阻力上方,但强势行情并未能维持,在国内部分闲置产能重启,节后消费没有出现回暖的影响下,国内铝价展开了一波向下调整的行情,价格重新回到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线附近。 二、国内紧缩政策超预期,日本地震加剧铝价波动 1.控通胀再成主题,中国紧缩超预期 从中国2011年各月份的CPI同比涨幅来看,皆超出了政府4%的调控目标。自2010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9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连续3次上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控制通货膨胀是今年政府首要的问题。目前,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0%的历史高位,为抑制国内通胀形势,预计短期内紧缩政策仍将持续。除中国外,韩国、印度等国通胀压力也在增强,印度在三月中旬再度上调关键利率25个基点,部分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转向。 而根据银河期货研究中心宏观组的观点,在未来的一个季度内,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延续,中国货币政策将趋稳,再加上近期日本央行“ 疯狂”的注资行为,全球流动性超宽松的局面将重现。因此,预计二季度整体的宏观环境依然是向好的,尤其是流动性的充裕,将再度为包括铝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提供支撑。 2.中东地区政治危机加剧,铝供应或受影响 从微观的角度考虑,中东北非问题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该地区铝供应量的减少,进而提升LME铝价的走势。通过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东地区的原铝产量占全球铝产量的比重为9%,总的产量接近400万吨(预计2011年全球铝产量达4500万吨)。而目前爆发武装冲突的利比亚产量较小,并不会对该地区铝的供应产生影响。由于该地区的能源优势,欧洲地区的大部分铝产能正在向中东地区转移,目前产量较大的国家主要是巴林和迪拜,产量分别为86万吨和95万吨,若地缘危机进一步扩散,将会对欧洲市场的铝供应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估计影响较为有限。 3.日本地震加剧铝价波动 日本是全球主要的制造业大国,作为金属消费国家,地震对日本金属消费的影响会更大一些。从对需求的影响看,地震导致大量的日本制造业工厂停产,日本11日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的日本东海岸集中了大量钢铁业、石化业、制造业、核电工业等日本重点产业和支柱行业。地震发生后,震区以及地震波及地带的许多工厂出现重大损失,被迫停工,预计恢复作业需要一段时间。 日本是铝的净进口国。2010年日本铝产量82.3万吨,占全球产量的1.96%。2010年日本铝消费量215.4万吨,占全球需求的5.25%,尤其大量汽车业工厂停产对铝的消费短期影响较大,因铝需求有30%用在汽车和交通上。目前来看,汽车业遭受损失最为严重,日本三大汽车厂商丰田、本田、日产一共有22家工厂一度关闭。此次地震对日本汽车业有巨大冲击,对铝的消费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这在短期而言,对铝价构成不利。 从对中国铝市场的影响来看,我们认为日本的地震并不会改变国内铝市场的供需结构。从2010年中国原铝的出口结构来看,2010年我国原铝出口量为19.4万吨,出口的目的地主要为韩国和日本,其中出口日本的数量仅为15134吨,占出口比例的7.8%。(2010年中国电解铝产量为1619万吨)。从铝制品的出口结构来看,我国铝合金出口日本的比例较大,占到2010年全年铝合金出口量的53.7%,数量为30.1万吨,占2010年我国铝合金产量(361.5万吨)的8.3%。综合来看,随着新增产能的陆续投产,中国电解铝的产能在2011年有望接近2200万吨,铝市场供应过剩的基本面并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三、铝厂复产与消费不振共存,铝价冲高回落 1.中国停产产能复产,供应压力回升 随着铝价的走高,2010年年底受到电力供应而停产的电解铝产能开始出现部分复产。焦作万方在三月初发布公告称,公司自2010年10月下旬关停的14万吨产能开始恢复生产,预计到4月中旬全部复产。除了河南地区外,广西省随着煤炭、电力供应的好转,也开始重启了前期闲置的产能。而西南地区铝厂由于枯水期的结束,闲置产能也开始在3、4月份重启。 从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数据来看,也反映出国内铝厂开始逐步复产,但产能恢复的幅度较小。自2010年12月起,我国电解铝月度产量重回升势,2月份我国电解铝产量达到130.5万吨,创下6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电解铝产量为126万吨,环比增长1.4%,连续两个月上升。我们认为,受到3月份铝价调整的影响,铝厂的盈利情况不佳或再度减缓复产的步伐,4月份闲置产能大规模复产的可能性依然不大。 除复产预期对铝价所形成的打压外,春节后,国内铝下游加工企业的开工情况也对铝价形成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从现货市场的表现来看,旺季因素在今年体现的并不明显。春节后,沿海地区部分工厂都遇到了用工荒的问题,导致下游加工企业开工不足,对消费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国内主要现货市场(上海、无锡、杭州、南海)的库存变化情况也反映出进入2011年后,国内的消费并未出现大幅度的增长,自春节以后,现货市场库存上升了10万吨,基本上稳定在80万吨的水平,除上海地区外,其他地区的库存皆出现明显的回升。受到春节因素的影响,我国月度铝材产量自纪录的229.2万吨的高点回落,2月份铝材产量下滑至184.8万吨,但从1-2累计的产量来看,同比增幅仍达到44.5%,预计2011年铝材产量仍将维持增势。 从全球的情况来看,LME铝库存自年初以来延续增加的势头,LME铝库存总量再度回到历史高位附近,维持在460万吨左右。从西方国家的消费情况来看,铝库存的增加并非由于消费的减少,更主要的原因是融资仓单的再度流行,导致库存的回流。 2.下游消费行业增速平稳 从下游消费行业的情况来看,各行业同比增速维持平稳。受益于家电下乡政策的刺激,家电行业呈现了淡季不淡的特点,1-2月份空调产量达2073.13万台,较去年同期增长54.88%,今年统计南方地区寒冷的天气也刺激了空调的消费;冰箱、洗衣机等行业也维持了平稳的增长,1-2月份冰柜产量达286.5万台,较上年同期增长32.9%。在家电下乡政策仍将持续的背景下,预计今年家电行业较快的增长速度将维持,这将有助于二季度铝消费量的提升。 国内汽车产销量增速出现了下滑,但仍维持在10%左右的增长速度,1-2月份汽车累计产量达313.15万辆,销量达315.54万辆,预计后期增长速度仍将维持平稳。 政府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仍未有放松的迹象,从今年1-2月份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情况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依然维持了较快的增速,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250亿元,同比增长35.2%。其中,住宅投资3014亿元,增长34.9%。在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情况下,调控政策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将较为有限,地产行业并不会对铝的消费构成太大的冲击。此外,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有望带动家电等相关行业的消费,有助于提升铝消费量的上升。 受部分电解铝产能复产的影响,2011年1季度氧化铝现货价格出现了小幅的走高,中铝和非中铝企业皆上调了氧化铝现货的报价,中铝氧化铝报价自之前的2900元/吨上调至3000元/吨;非中铝氧化铝现货报价也达到2815元/吨。氧化铝价格的上调导致电解铝生产成本的提升近200元左右。预计随着二季度有更多点电解铝产能复产,对氧化铝的需求仍将保持旺盛,但受到我国540万吨氧化铝的氧化铝项目将在今年投产,全年氧化铝市场出现供应紧张的概率较小。从我国氧化铝月度产量的变化情况来看,2011年1月份氧化铝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65万吨,但由于受到假期因素的影响,2月份氧化铝产量回落至261.9万吨,从1-2月份累计的产量来看,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5%。2011年年初以来,国内氧化铝进口量的大幅减少也对氧化铝价格形成了支撑,1-2月份氧化铝进口量仅为57万吨,累计同比减少了47.7%。 其它辅料价格也出现了上涨,全国预焙阳极平均价格上涨幅度达100元/吨,其中西北地区涨幅最大,上涨幅度达300元/吨。冰晶石价格和氟化铝价格也出现了上涨,冰晶石均价达8250元/吨,氟化铝均价达9500元/吨。氧化铝及辅料价格的上涨,再度提升了电解铝的成本区间。 五、2011年2季度铝价走势展望 综合来看,近期影响铝价的因素较为复杂,这种复杂来源于市场外部基本面的动荡,包括中东北非地区地缘政治问题、日本地震的后续影响及欧洲主权债务问题的反复,都为后期铝价的走势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了铝价的波动。但我们认为,铝价经过本轮的调整后,价格再度回到电解铝厂的成本线附近,成本因素对价格的支撑作用将再度显现。此外,铝价的低迷也将延缓闲置产能的复产速度,减缓国内铝市场的供应压力,对铝价短期走势形成利好。长期来看,下游消费行业仍将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二季度仍处于传统的消费旺季之中,需求因素仍将成为主导后市铝价的核心因素。我们认为短期LME铝价仍将在2450-2600美元/的区间内展开震荡,若周边环境出现好转,在欧洲、北美铝消费持续复苏带动下,铝价仍存在向上的空间。而国内铝价自年初以来一直维持了偏弱的格局,价格下跌的风险基本上释放完毕,在供应冲击减弱的情况下,国内将呈现逐步筑底的行情,中长线交易者可等待价格企稳后,布局中长线的多单。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