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农产品期货市场自身就具有熨平农产品价格波动、引导农民种植养殖的作用,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本身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对农产品市场的一种调控。另一方面,从国内已经上市的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早籼稻等几大品种看,上下游牵涉企业众多,避险需求较大。从未来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机制,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企业提供了转移经营风险的途径。 从去年年中至本届“两会”召开,全球粮食价格的持续走高,引发全球市场的普遍担忧。世界银行的研究专家此前也警告说,过去几个月主要农产品价格呈两位数上涨,给贫困国家居民造成压力。如果全球食品价格随其他主要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就难以排除2008年粮食危机的情景重演。 高涨的国际粮价、对“粮食危机”阴影的担忧,都指向同一个问题——粮食安全。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如何保障粮食安全,一向是不能回避的重要话题。 有专家近日表示,应对粮食安全问题,应该发挥市场调节的主导作用,用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粮食生产流通的参与者以有效的方式生产出粮食并分配到消费者手中。在发挥价格引导作用中,农产品期货应当起到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提到期货市场,恐怕总有人对其避而远之,怀疑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与引导作用。农产品期货市场能担当起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吗? 从全球来看,具有150多年发展历程的期货市场以其独特的经济功能,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目前,大宗粮食的国际贸易都以相应的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并都要进入相应的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同时,农产品现货经营与期货交易相结合,利用期货市场为现货经营服务已成为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经营理念。美国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CBOT)一位副总裁曾这样描述:“在美国,期货市场与农业有着夫妻一样不可分割的关系。”可以说,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期货市场已成为世界粮食流通体系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期货市场早在2003年的“两会”上,就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当时有代表委员提交了十几个与期货市场相关的建议,如: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为农业产业服务的功能,利用期货市场机制回避农业产业风险;发展粮食期市,推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发展和利用期货市场,推动订单农业开展;利用期市功能,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等。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期货市场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中,连续提及农产品期货。如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粮食期货市场”;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注重发挥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2006年进一步提出,“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2007年强调,“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充分发挥引导生产、稳定市场、规避风险的作用”;2008年指出,“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积极稳妥发展农产品期货品种”;2009年明确提出,“采取期货交易等措施稳定发展生猪产业”;2010年则明确,“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逐步拓展交易品种,鼓励生产经营者运用期货交易机制规避市场风险”。连续7年的表态,充分表明国家对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的高度肯定与期待。 在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的政策指引下,我国农产品期货上市品种不断丰富、交易规模持续增长,服务国民经济的作用开始显现。据统计,目前国内农产品期货品种已经有13个,2009年全国农产品期货交易量达到12.35亿手,占全国市场成交量的57.23%,成交额62.17万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7.64%;大连商品交易所也一直保持着全球第二大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地位,国内的豆粕、豆油、白糖等农产品期货品种的交易已成为全球第一。 农产品期货究竟怎样发挥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的作用?我们知道,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价格发现与风险规避。一方面,农产品期货市场自身就具有熨平农产品价格波动、引导农民种植养殖的作用,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本身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对农产品市场的一种调控。同时,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具有超前预期性,可以为农产品市场调控提供超前的价格参考信号。另一方面,从国内已经上市的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早籼稻等几大品种看,上下游牵涉企业众多,避险需求较大。从未来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机制,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企业提供了转移经营风险的途径。 国家粮食局领导和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粮食期货市场是我国粮食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货市场功能的逐步发挥,对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农业部和国家粮食局将继续支持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利用期货市场促进粮食市场体系完善和有效进行宏观调控。 尽管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较快,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但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在上市品种数量、品种结构、投资者结构、产业利用水平、期现市场结合、国际市场影响力等多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因此,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结构,培育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完善期货交易所现已上市的农产品期货合约,研究和开发适应服务“三农”需要的新的期货品种,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和上市步伐,都是今后提升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所需要的措施。此外,监管的加强以及交易规则的完善,则是控制风险,保障期货市场平稳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