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业务自2006年起开始筹备,从2010年3月31日正式启动到现在即将走过一年历程。在融资融券业务启动之初,有人还对其存在一些质疑和担忧,担心它会造成市场的大辐波动、加剧投机等。但从运行一周年的情况来看,融资融券交易运行平稳,投资者人气不断积聚,融资融券余额一路攀升。融资融券业务不仅没有造成剧烈的市场波动,反而因其为市场注入的流动性,为证券市场繁荣带来积极影响。 规模平稳快速增长 吸取国内其他创新产品推出的经验,融资融资在推出之初就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深入的研究设计,正是基于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充分的前瞻性分析,融资融券试点以来运行平稳,保障了公平和效率。投资者只需要通过证券公司的评估,在财务状况、投资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达到要求,就可以参与融资融券交易。 从试点运行的情况来看,证券公司在融资融券业务的管理中,较好的落实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要求,从目前已经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投资者来看,其投资水平普遍高于普通投资者。融资融券投资者的交易频度一般不超过6个月,交易活跃,其盈利水平明显好于市场同期,也超过了现货交易投资者。可见,运行一年来,融资融券投资者充分享受到了信用交易杠杆效应所带来的附加收益。运行一年以来,几乎没有投资者因其担保物不足而被证券公司采取平仓措施。 业务开展一年以来,融资融券交易量不断攀升,加速度惊人。业务开展首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才不超过一千万元,而目前已经近200亿元,无论市场处于上涨还是下跌,融资融券的交易规模均在稳步放大。随着对融资融券交易模式的不断熟悉,投资者对融资融券交易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数量不断增加,两市信用证券账户开户数已超过5万户。目前全国提供融资融券服务的证券公司已达25家,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营业部占全国所有券商营业部总数的53%。融资融券业务供需双向的业务扩容,使得融资融券的覆盖面大幅拓宽。 优势逐步显现 相较银行、典当行等融资方式,融资融券具有手续简便、利率低廉、随借随还等优点。投资者只需提供相应的征信材料,向证券公司下属营业部提出申请,与证券公司签署融资融券业务合同后,即可获得信用额度,一般一周内即可完成相关手续。 融资融券交易具有极强的灵活性,投资者获得信用额度后,可以随时借入、随时偿还,投资者只需在使用资金时支付利息,如果不使用则不必支付利息,这种随借随还的模式大大降低了投资者的融资成本。 对于投资者用于担保的自有资产,投资者在其信用账户内既可以继续持有,也可以卖出,而不必象传统质押一样限制交易,从而避免了投资者的担保资产在授信期内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投资所产生的盈利部分,投资者在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转出,或者用于担保以向证券公司获得更高的信用额度,非常灵活方便。因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青睐融资融券交易模式。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注意到了融资融券交易的公开信息对投资决策的风向标作用。例如,当某只标的证券融资买入量增加,说明投资者看多情绪较浓,后市行情可期;若融资买入和偿还金额不分伯仲,显示市场处在分歧中,未来走势尚不明朗等等。尽管目前标的证券数量有限,但随着标的证券范围进一步扩大,这种市场多空变化的指示性作用将进一步明显,可为所有证券投资者提供有益的投资参考。 业务前景广阔 从国外成熟市场上来看,融资融券交易量可占到市场交易量的20%甚至更高,现在国内融资融券业务容量还不够饱和。如融券交易相对于融资交易来说规模和数量上都偏小,标的证券还仅有90只,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积极性。 目前,证监会正在酝酿研究转融通机制,标的证券的范围也有望进一步扩大,融券做空机制的功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融资与融券的业务比例也将得到改善与优化,这些都将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更好的投资机会;未来融资融券业务将有望从试点转入常规业务阶段,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的门槛也有可能进一步降低,这意味着有更多证券公司和更多投资者将有机会参与融资融券业务,这些因素将促进融资融券业务的进一步活跃。 相信随着融资融券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影响力的不断增加,更有利于市场价值向合理估值水平回归,有助于投资者资产有效配置的实现,有助于纠正国内投资者追涨杀跌,热衷于炒概念、炒消息等短期投机行为,避免股市大起大落的发生。 (作者为长江证券副总裁、融资融券业务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实施方案专业评价专家”) 责任编辑:李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