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叶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将逆转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1-03-29 14:39:09 来源:私募排排网

量化宽松已经成了全球经济的救命稻草,这根腐烂的稻草无法承担全球经济复苏的重任。

美国走出金融危机靠的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应对泡沫崩溃用的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付强震用的依然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不甘落后甚至可以说是老师傅,早在十几年前拯救央企与银行时使用的再贷款措施,实质就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显现出恶劣的负作用。

新兴国家出现通胀压力,从去年开始新兴国家不得不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应对8%左右的通胀率。

发达经济体出现滞胀趋势。英国、欧元区节节上升的消费者物价指数显示,量化宽松走到尽头,通胀风险开始抵销量化宽松的成就感。英国经济没有走入明确的上升通道,通胀的阴影早已如影随行,滞胀的压力在增加。最痛苦的是欧债危机中的国家,他们没有一流的经济却享受了一流的债务与有毒债券,至今无法从泡沫崩溃后的痛苦中自拔。目前,葡萄牙等国的主权债务危机发展为政治动荡,这些国家陷入恶性循环,政府紧缩政策受到国民抵制,但不实行紧缩政策就无法从欧元稳定基金得到帮助。

与其他国家不同,美国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得到的好处远大于损失,这主要得益于美元的全球铸币税。但好处不会无穷无尽,市场总会以各种形式进行反击。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债的收益率上升CDS价格上升,说明全球投资者对于源源不断的美债信心越来越少。当然,美债与黄金一样,是恐慌时期的避风港,战争与天灾对美债价格有利。

量化宽松政策的效应处于衰减期,市场认准政府会出手撒钱,因素所有的风险都不值一提,目前的全球资本与货币市场周期短而快。市场已经从动荡中醒过神来,从3月16号以来,华尔街VIX恐慌指数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指数大幅下降36%,而在亚洲市场上,美元指数75.66左右,继续在十五个月来最低水平上运行。

量化宽松政策害人害己。美国从科网泡沫崩溃后,一轮一轮的低利率政策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催生的是资产品价格泡沫,直至次贷泡沫崩溃让全球陷入黑洞。表面上看,宽松的货币熨平了市场周期,美国有惊无险地度过了科网泡沫崩溃、911事件、房地产贷款第一轮崩塌等各个难关,最终付出的代价是,美国的实体经济基础丧失,金融脱离服务本质,跳到前台成为第一生产力,商业与金融伦理劣质化,“贪婪是好的”成为投资家的座右铭。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给美国带来了新的好处,美联储最近将获得的700多亿美元的赢利交给美国财政部,看来美联储购买毒资产是抄了个大底。可别忘了,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扩张了三倍,美联储的有毒资产、美国经济体内的有毒资产并未清除干净,而美国金融机构的劣质文化由于美联储施以援手,而有了喘息的机会。欧洲如果找到新经济模式,以欧元远高于美元的信用,与美元之间战争将会重新鸣锣。

中国货币政策正在量化宽松的逻辑里行进,对于其中的陷阱必须要慎之又慎。

所谓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绝不意味着马上放松利率管制,而是在严格的货币纪律下实行利率市场化,是按照企业还款与生产状况划分信用等级,当信贷去向、货币价格受到严格管制,所谓的利率市场就会成为对于大型企业的廉价资金输送、对中小企业的变相高利率。所谓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也绝不意味着彻底放开人民币汇率管制,而是首先实行藏汇于民的政策,形成真实的汇率市场价格,在一定区间内浮动而后放松管制。

以为市场化就是直接放松管制,人民币汇率直接上升,实在是大错特错。

2009年金融机构疯狂贷款,2010年下半年开始受到抑制,但到2011年银行的贷款有了保障房与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目标,虽然非常美妙却不符合市场化企业的竞争法则,政府将来继续执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为银行减负,还是以上市的方法盘剥投资者为银行输血?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毒瘤,剂量越来越大,效用越来越低,通胀风险越来越浓重,实体经济难以振作。不管愿不愿意,今年年中发达国家不得不开始货币紧缩,以应对疯狂的物价与原材料价格上涨。

央行副央行易纲先生表示,现在的利率很舒服,显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不会舒服太久,因为经济热度的上升与沿海制造业的大规模倒闭同时存在,会让他头痛不已。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