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期所铅期货成功上市交易,另一个期货新品的上市步伐正在加快。记者从大连商品交易所与汇鑫期货日前联合举办的“焦炭期货研讨会”上获悉,焦炭期货4月份有望在大商所上市交易。 焦炭期货不仅是大商所上市的第一个能源类期货品种,也是国内首个煤炭类期货品种。“焦炭期货的上市,将为上游的炼焦煤生产企业、中间的焦炭生产企业、下游的钢铁等用户企业和贸易商提供新的避险工具,将有利于焦炭市场的规范健康平稳发展。”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专家如是表示。焦炭期货即将上市标志着我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交易品种日渐丰富,更能发挥商品期货市场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焦炭期货是我国期货市场上独一无二的品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产和消费国,因此焦炭期货上市以后有望成为唯一中国式定价的大宗商品。”有业内专家对本报记者说。 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2010年焦炭产量总计3.88亿吨,占世界焦炭总产量的61.6%。其中焦炭大省山西的产量达到8470余万吨,出口量为294.5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88.03%和全球焦炭市场交易量的48%。作为煤化工产品和高炉冶铁不可替代的基础原料,焦炭上承焦煤、下接钢铁,连接煤炭和钢铁两大支柱性产业。我国焦炭年消费量一直在3亿吨以上,市场规模超过7000亿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国内焦化行业产能分散,企业规模较小,对外缺乏凝聚力,我国焦炭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话语权,缺乏应有的优势谈判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然,焦炭期货上市后除了对焦炭行业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稳定市场等具有较大作用,增强焦炭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则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指出,焦炭主要是作为钢铁企业炼钢过程中的主要燃料,在国际上,钢铁企业的焦炭基本上都是自产自销的形式,焦炭交易的规模相对较小,所以,目前国际期货市场上没有焦炭期货这一品种。但是,我国钢铁企业的焦炭自给率仅在30%左右,钢铁行业大约有70%的焦炭需求都要通过市场途径解决。因此,焦炭期货品种的设立也可以帮助我国掌握焦炭的国际定价权。 众所周知,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日趋剧烈,“中国因素”正成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国际投机资本和国际金融炒家炒作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关键因素。“焦炭期货上市后,期货市场将整合国内外现货市场的信息资源,实现内外联动和相互融合,依托我国焦炭行业整体规模优势,进一步增强国内焦炭市场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大商所总经理刘兴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焦炭期货品种的设立有利于我国焦炭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焦炭行业的总体产能明显过剩,同时,由于受到上游煤炭价格不断上升以及下游钢铁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而不断打压焦炭成品价格的影响,焦炭行业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焦炭企业生产经营难以稳定,市场风险大。民生期货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贺文胜举例说,2007年底,山西等一些地区的焦炭价格为1500元/吨左右,2008年夏秋季最高时达3200元/吨,2008年底时最低又降到了1300元/吨。焦炭价格的频繁波动,不仅对焦化厂的生产利润产生直接影响,也显著影响到钢厂的生产成本,价格波动己经成为影响企业稳健经营和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没有对应的期货交易,焦炭生产、贸易和消费企业都只能被动地承担价格波动的风险,不利于上下游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中国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郑玉春说,从钢铁企业来讲,希望焦炭价格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这样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会相对小一些。据介绍,焦炭的主要用途是高炉炼铁,其成本占到生铁生产成本的20%,是仅次于铁矿石的重要原料。“焦炭期货的上市将使钢铁行业全产业链获得风险管理能力。”中钢期货总经理申仕伏表示,焦炭是钢铁行业产业链上最后一个没有套保工具的环节。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黄金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焦炭期货的交易将为企业提供权威的价格信号,为钢铁和焦化行业提供保值工具,促进焦炭相关产业链可持续健康发展。金鹏期货焦炭分析师韩雪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焦炭期货上市将给行业带来诸多正面影响,利好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提升,事实上,近期围绕焦炭期货上市,A股市场相关煤炭板块表现活跃。“以我现在所了解到的情况,大部分钢企还是很愿意参与到焦炭期货中来的,因为焦炭期货价格波动剧烈,企业需要对成本进行控制。”银河期货有限公司研究中心总经理冉寰表示。 专家普遍表示,焦炭行业是近年来国家抑制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行业之一,上市焦炭期货,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有利于引导社会投资,抑制行业盲目发展,利用市场化的手段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大商所品种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焦炭期货合约设计遵循了服务现货市场、适应产业发展趋势、指标简介便于参与、兼顾公平和均衡的原则,使之既贴近现货市场实际、符合现货企业要求,又适应期货市场规律,满足投资需求,以保证期货交易的成功开展。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