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等共计8个部门要联合下发一个通知,对拟建当中的电解铝产能要一律叫停,因电解铝产能已经过剩。”4月8日,工信部有关负责人在一次行业会议上说。 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这一文件将使700多亿的电解铝拟建项目流产,事实上,文件原计划在今年3月份下发,但是考虑到“两会”的影响,故推迟到“两会”之后下发。 电解铝此前并未被国务院列入六大产能过剩行业。2009年9月,国务院批转了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列为六大产能过剩行业,同时对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也提出了警告。 六大行业因为这项政策受到了很大影响,其中水泥行业新建项目因为被严格控制,行业近几年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兼并重组,水泥价格出现了大幅上升,许多水泥企业利润因此出现大幅增长。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今年年初,国务院曾收到一份关于电解铝产能过剩的报告。报告称,国内电解铝产能开工率仅60%左右,存在产能过剩或严重产能过剩。国务院将报告交由工信部办理。此后,工信部做了专项报告,报告援引国家统计局数字称,2010年全国电解铝产量为1565万吨,存在产能过剩现象,如新疆等地区出现了企业一窝蜂投资的情况。 然而,有色行业内对电解铝过剩的比例存在较大争议,因为开工率高低某种程度上是缘于统计口径的不同。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全国电解铝的产量为1619万吨,考虑到协会统计口径的覆盖范围限制,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去年电解铝的实际产量在1750万~1780万吨之间,这一数字与统计局数字存在着200万吨的缺口。如果按照1780万吨左右的实际产量测算,开工率远高于60%。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共有电解铝在建项目投资200多亿元,拟建项目投资700多亿元,但是他并未透露具体的产能。 对于拟建产能,中国铝业一位管理层给本报提供了一组数据。他说,来源不完全可靠的各地信息表明,目前中国有拟规划建设的电解铝项目44个,合计产能超过2000万吨。其中,新疆7个,合计产能1030万吨,内蒙古、云南、甘肃、宁夏、青海各4个,累计产能1000万吨。 而如果按照电解铝拟建项目的700多亿投资额,可能并没有2000万吨的规模。这是一个很难统计的数据,一方面是项目规划可能分为数期,另一方面西部省份的电解铝投资都是煤电铝共同投资。 尽管如此,依然会有数百万吨的电解铝将要受到影响。如果拟建的项目受到限制,可能会影响电解铝向西部地区转移。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表示,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将严格控制在缺乏资源以及环境容量没有保障的地区新建冶炼项目,电解铝有序向西部转移。 截至2010年年底,国内电解铝产能约为2200万吨,在区域分布上,内蒙古、青海、四川、宁夏、云南、新疆等西部地区电解铝已占到51%。受能源和环境成本逐步提高影响,电解铝将逐步向西部转移。 中国铝业公司上述管理层认为,从国际方面看,随着全球能源成本的进一步上升,特别是欧美碳成本的可能计入,电解铝产能将持续往中东、俄罗斯等能源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2011年在卡塔尔、俄罗斯、阿联酋和印度等就有5个电解铝项目合计271万吨产能投产;拟建项目有6个,合计产能451万吨。 而国内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较为丰富的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人口密度低,环境容量相对较大。但是拟建项目一旦叫停,电解铝产能向西部转移将会受到影响。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