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消息称,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将联合下发文件,对拟建的电解铝项目一律叫停。业内人士称,这一文件将使700多亿元的电解铝拟投资项目停产。 据悉,此消息是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一次行业内部会议上透露的,早在2009年,《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列为六大产能过剩行业,要求在2009至2011年不再核准新建、改扩建电解铝项目。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电解铝企业分散、规模小,国内铝土资源保障程度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节能减排政策的进一步推进等都会导致国内电解铝产能过剩。 有色行业整合进一步加速 据记者了解,2011年全国拟规划建设的电解铝项目达44个,合计产能超过2000万吨,金额超过700亿元人民币。目前国内拟建的电解铝项目主要集中于西部地区,尤其是像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电力成本较低省份的电解铝项目占全国电解铝项目的51%。 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电解铝产量为1565万吨,但全行业产能为2100万吨。2011年我国电解铝产能将达到2460.2万吨,较2010年增长17.8%。 另外,有分析人士曾指出,目前,国家有意加快有色金属行业内整合,重点集中在铅锌、铝等高能耗、所属行业混乱分散的相关产品中。其中,铝加工的铝挤压材出口退税率将由现行的13%降低到9%。 方正证券行业分析师表示,通过调整产品出口退税,以加速“两高一资”行业整合是我国近几年在节能减排上一直采取的做法。预计此次出口退税调整,铝型材出口退税下调可能成为其他有色金属材料退税调整的突破口。而未来,目前享受13%、15%退税率的铝板带材以及铝箔,很可能也将进入下调之列。面对美国、加拿大等对我国的铝型材采取“双反”的措施,退税下调可能将进一步削弱国内铝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但鉴于目前减排的压力,下调属于高污染、高耗能的铝型材的出口退税显然已无法避免。 虽然中国是有色金属产量第一大国,去年十种主要品种产量3135万吨,但是中国有色行业在国际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却明显与产量第一的事实不符。 “十一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投资年均增长32.7%,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9.4%,而利润增长为18.2%,大大低于投资增长。初步测算,2010年全行业销售利润率只有4.8%左右。方正证券行业分析师认为,有色行业的利润率低下,主要在于行业集中度低,从而导致的资源控制力有限。国内中小企业众多、竞争分散,导致中国有色行业在全球的资源控制力也不高。未来五年,有色行业的发展方向,一要着力提高资源控制力,二要着力提高市场影响力。另据该分析师表示,改变粗放式扩张、提高行业集中度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铝价有望反弹 随着电解铝行业产能收紧,中孚实业、焦作万方云铝股份等上市公司股价纷纷逆势上涨,而中国铝业、东阳光铝4月来股价可谓天天飘红。 近期,电解铝价格回暖和需求旺季开始来临,河南、广西等地陆续重启前期闲置产能。随着复产和新建产能投产,国内电解铝市场供给压力变大。据悉,目前国内拟建的电解铝项目主要集中于西部地区,尤其是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电力成本较低的省份。国内目前拟建产能估计接近2000万吨。如果政府真的叫停所有的拟建产能,对电解铝行业来说是较大利好,将舒缓产能过剩现象,铝价有望出现反弹,行业盈利有望改善。但分析人士称,如果工信部叫停所有拟建电解铝项目,那么“十二五”期间电解铝产能向西部转移的目标可能无法实现。 有分析师向记者表示,目前,能源价格的上涨对铝价形成支撑。今年三季度末LME三月铝期货价格达到2656美元/吨,创下金融危机后新高,国内铝价也触底反弹。铝价上涨有助于提高铝业公司利润,但是通货膨胀使其运营成本也提高。ST关铝、焦作万方分别发布了一季度业绩减亏和下降公告,其中均提到电价高等成本上升因素的影响。 不过,第一创业证券分析师巨国贤认为,去年下半年的限电措施和节能减排政策,促使铝行业供需结构得到改善。今年第二季度推动力更加明显。需求方面,传统的建筑施工旺季已经来临,保障房建设规划已开始实施。我国计划今年建设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比去年计划增加420万套。2011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长率、施工面积增长率仍将在高位运行,建筑行业为铝型材消费的主要领域,其消费量约为铝型材总消费量的40%,将拉动对电解铝的需求。 而供给方面,限电造成电解铝供给难以大幅增长。“十二五”期间,国内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将不断提升,国内电解铝产能过剩的程度有望出现缓解,进而推动行业发展。 若拟建的电解铝项目被叫停,焦作万方、新疆众和等电力成本在行业较低的公司被看好。同时,东阳光铝和南山铝业凭借各自化成箔和易拉罐生产的先进技术水平,也有望受益于行业景气回升利好。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