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交易品种再度刷新历史新高。其中,黄金延期AU(T+D)收报311.80元/克,较前一交易日结算价涨1.95元/克。白银延期AG(T+D)当日也创出历史新高,收盘报9228元/千克,较前一交易日结算价涨247元/千克。黄金白银价格在上周小幅调整后再度上行。 国内金银价格屡创新高,与国际市场表现密切关联。4月6日至9日,纽约黄金期货价格连续4个交易日创下历史新高;在上周的交易中,纽约期银价格上涨了7.6%,创下自2月份以来的最高周涨幅度。 金银价格快速上涨,主要是货币现象导致的 “黄金白银价格快速上涨,主要是货币现象导致的,而非经济增长因素带来的。”海通期货研究所所长郭洪钧博士说,2008年,黄金期货的价格在每盎司682--800美元之间,而现在达到了每盎司1475美元,是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一倍。但是,经济的复苏并没有出现一倍的增长。 各国的经济增长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显著放慢,至今没有达到危机前的水平。股市也印证了这一观点。目前,美国标准普尔指数只有1344点,而危机前的 2007年10月为1576点。德国的DAX指数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7月至年底为8100点左右,但到2009年只有3594点。各国股市指数大体如此,美国、德国、日本、中国等都没有达到全球金融危机前的最高点。 “但是,与这种经济增长缓慢的现象不同,大宗商品价格却纷纷上涨,并屡屡达到了历史新高。”郭洪钧分析,“不仅是黄金白银,铜、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也都快速上涨,伦敦铜的价格以前只有2800美元一吨,而现在达 9800美元一吨。中国铜价也由危机时期每吨2万元,上涨到现在的每吨近8万元的价格。这表明,价格的上涨并不是真实需求拉动的,而是货币现象。” 政局变动、石油价走高也导致金银上涨 国金期货总经理助理江明德分析,黄金白银的上涨根源还在于美元的持续贬值。尽管中国已开始收紧流动性,但是,世界范围的流动性依然泛滥。一方面,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发行量大了,致使美元贬值。另一方面,欧洲开始加息,进入加息周期,因此,美元兑欧元进一步贬值。这进一步降低了纸币信用,使得以美元定价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开始上涨。“这是抗通胀的需要,目的是回避货币的进一步贬值。”江明德说。 石油价格上涨也导致了金价上涨,这是另一个诱因。江明德分析,黄金与石油存在一定的比价关系,一般而言,一盎司黄金相当于9至11桶原油的价格。国际金融危机时,原油价格最低只有 40美元一桶。去年,黄金一路上涨,但石油没怎么涨。去年底,黄金价格正要下行,石油价格却又开始拉升,一路走高。这使得黄金价格再次调头上行,并带动其他贵金属上涨。 黄金价格已持续11年上涨,其中,每次拉升都与国际政局动荡和危机有关。而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中东地区国家的动荡,加上日本大地震后的重建货币超发,以及美国政府的财政危机,美元信用贬值,再次提升了人们对纸币价值的担忧,从而谋求黄金避险。 银价暴涨的泡沫特征明显 值得关注的是,白银的涨幅高于黄金。从去年9月初来算,白银在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内实现翻番,而同期黄金涨幅仅为13.6%。今年以来,国内白银价格以每公斤6660元开盘,最高已触及每公斤9228元,仅在4月的9个交易日内,每公斤白银净涨1000多元。 银河期货金融市场部总经理蒋东义表示,白银在历史上曾长期作为货币使用,有着与黄金类似的金融属性,黄金上涨的因素,也成为白银的上涨因素。此外,白银与黄金最大的不同是其商品属性更强,因为它是多个工业领域的重要原材料,在全球经济复苏背景下,工业需求增加,导致白银商品属性“灵光再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银价。 银价的上涨助长了“白银未来潜力无限”的论调,“炒作”再度盛行,具有明显的泡沫特征。业内专家指出,白银投资虽然很有盈利想象空间,但投资中的一些问题和风险,投资者更应该冷静关注。 首先,白银价格波动大虽然有利于套利,获利空间较大,但这同时也是双刃剑,有暴涨就难免有暴跌,尤其是一些杠杆交易,大幅回调风险并非普通投资者能承受。 其次,国内白银投资渠道依然偏少,多以实物白银投资产品和上海黄金交易所现货白银延期产品为主,而且更关键的是白银投资回购变现渠道不如黄金畅通方便,变现成本也要高得多。 第三,白银价格风险依然很大,市场上“炒风”已盛,投资者要注意“避风头”。从目前银价来看,48美元的“心理关口”已经不远,而且金银比价已接近35倍,小于历史上长期保持的40倍左右,所以银价在爆炒后下跌风险依然存在。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