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东,32岁,生于河南郑州。1999年涉足股市,2000年辞职专心在家炒股。曾应聘到证券公司和投资公司,先后做过客服、操盘手、投资顾问等工作。2003年通过国家证券资格考试,多次在模拟比赛和实战比赛中表现不俗。 河南股民圈中最火的操盘手李旭东,在“退隐”公众视野9个月后,日前重出江湖。不过,他这次做的却是私募基金。 据其在媒体公开的资料显示,李旭东此次不再做实战账户,而是成立“中瑞投资基金”。此类基金早在几年前的江浙一带就有盛行,如今李旭东却在河南开了先河。 中瑞投资基金虽然类似于私募基金,但李旭东声称自己并不接受股民的“申购”,自己只是用一定规模的资金去炒股,不公布资金规模和所操作的股票,但每天都像开放式基金那样公布净值。 自去年3月3日起,李旭东在当地一报刊上开始公开自己所操盘的基金净值变动情况,并在报纸上设专栏写股评。截至3月底,李旭东所操纵的基金净值从起始的1元钱变成1.125元。 “这些算不得什么,现在刚开始做,还没有做出成绩。”李旭东向记者透露,前期从公众视野退出一段时间,如今开始做基金,“这对自己是个挑战,一切才刚刚开始。” 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 自2006年3月开始,河南当地的主流报纸每天都在刊登河南实盘大赛参赛选手的股票交割情况。截至2007年6月,短短15个月,李旭东公开操作的实盘股票账户市值由10万元变成了1016万元。 “这么短的时间完成了100倍的资金收益,已经近乎传奇了,但李旭东能够在报纸上公开其操作的详细情况,勇于面对公众,这个压力无疑更大。”业内资深人士孟先生指出。 翻看李旭东股票交割单据,上面密密麻麻地罗列着股票交易的数据,从中可看出李旭东在资金管理上有着严格的要求,大盘环境配合时其重仓出击,大盘环境震荡调整时其基本保持轻仓或者空仓。 “控制风险首先要做到资金的合理配置,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策略,以变应万变。”李旭东对着交割单,向记者讲述其中的奥秘。 2008年之后,大盘深度调整,李旭东将资金仓位控制在30%以内,更多的时间是空仓,成功规避了系统性调整的风险。记者发现,在上证指数从6100点调整到4100点的这段时间,李旭东的股票资金市值反而赢利了40%;上证指数从4480点到3270点的这段时间,其运作的基金赢利了12.5%。 “在我手中,一只股票很少能拿3天,权证几乎不过夜,但交易的成功率在90%左右。”李旭东归纳自己的妙招时说,“合抱之木起于毫末,九层之土始于累土,较高的成功率是最终盈利的基础,采用蚂蚁战法积小胜为大胜,将无数只小黑马组成大黑马。” 交割单显示,李旭东卖入股票的价格有的并不比买入的高多少,一些股票仅赚一两个点就被卖出了。李旭东解释说:“股市交易风险控制要放在首位,我在买入股票时,首先会想到买入点位是否安全,当然也要考虑大盘环境及个股行情等一些综合因素。” 在股海中挑战自我 一身深蓝色西装,短发寸头,戴一副金丝边眼镜,忠厚的笑容,朴实的言谈——眼前的李旭东很容易被看作是一个普通的职员。“股票盈利在我眼里只是一组组数字的变动而已,金钱并不能代表全部。”他说。 现年32岁的李旭东1999年涉足股市,2000年辞职专心在家炒股。他应聘到证券公司和投资公司,先后做过客服、操盘手、投资顾问等工作,2003年通过国家证券资格考试,多次在模拟比赛和实战比赛中表现不俗。 对于在短短3年时间完成了由普通的股票投资者到河南私募先锋的转变,李旭东笑得很坦然,“纵观国外投资大师,他们都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从私募经理人转变为著名财团的掌控者,因此做私募资金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他说。 “做股票不是赌博” 李旭东在过去的三年里创造了股市的一个传奇,但并不是神话。 令李旭东记忆深刻的是,2006年3月31日,他以0.61元的价格买入的包钢权证。周末过后,周一上午一开盘,瞬间跳水十多个点,他的账户资金也随之缩水9万多元。 “亏损肯定会影响我的心态,但此时必须立即调整自己,为下一步进攻做好充分准备。”李旭东说,“我时刻都会在股市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股票不是赌博。” 李旭东认为,做股票无论是打短线还是长线,一定要树立价值投资观念。“上市公司是股票市场的基石,业绩判断是市场投资价值的基础。我比较倡导投资者树立崇尚业绩、重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持续增长能力的价值投资理念。” 对于他的中瑞投资基金,李旭东显得格外谨慎。此前做实战账户时,基本上都是小资金运作,而今变成大单买进、大单卖出,“有一点始终不会变:仍然以风险控制为主。股市永远不能以赚钱为第一目标,而应把控制风险放在首位。” “市场永远都是对的,我们只能顺势而为,从中等待机会,一旦机会来临一定要果断执行相应的策略。”李旭东说,市场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要从中学习并思考一些新东西,就向学生上课一样。记者问他什么时候能毕业,他咧嘴笑了:“股指期货很快就要推出了,我才刚刚踏进校门。”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