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期货高手丁洪波:寻找交易中的平衡智慧 做过技术工作、管过仓库、做过保险代理、股票私募营销,最终,他走上了职业期货投资者的路,在实盘大赛中,曾创造9个月收益42.8倍的纪录 当“丁洪波”的名字去年9月出现在“蓝海密剑”第三届期货实盘大奖赛的参赛者之列后,大赛主办方东航金融的有关负责人即兴奋地向媒体通报:“丁洪波来了!” 事实上,3年前才转为职业投资者的丁洪波,去年底荣获《期货日报》第四届期货实盘大赛百万以上组冠军。曾创造9个月42.8倍的收益率纪录的他,经常参与当地业内举办的各种演讲、交流会,而在期货业发达的浙江拥有颇高的民间人气。 而当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日前来到丁洪波位于杭州市下城区并不宽敞的办公室时,才发现这位年近不惑的“草根投资家”不仅在掌握主观交易和客观交易的平衡、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的平衡、多空力量分析的平衡等方面有着极高的智慧,而且保持着期货业内已不多见的常怀感恩之心的谦卑心态。 《财商》:你是如何走上职业投资者之路的? 丁洪波:我从学校毕业后做了份技术工作,后来到康师傅管仓库,再后来做保险代理人有10年,直到2007年,其间还做过股票私募的营销。 虽然10年保险代理做得不是很棒,但自由,更重要的是因此学会了做人做事。代理保险不仅培养了不畏任何失败的信心,而且接触过的很多成功人士,还对本人后来的职业投资有过帮助。 我从1997年开始做股票,但一路亏到2000年,于是改做期货。2000年12月开立了本人的第一个期货账户,但开始也是亏损,2003年交给经纪人做,结果5万元亏到只剩3000元。然后又开始自己做,当然还是亏。2005年从2手橡胶开始做起,最多做到18万元,但又亏回去。最难熬的时候,感觉是天堂和地狱的差别,赚钱、亏钱来来回回好几次。 到了2007年,期货账户里才稳定地有了10万元。稍微大胆一点,心态也好起来,慢慢找到了感觉,在2007年10月~12月赚到了第一个100万元。2008年虽总体上是赚钱的,但金融危机这么好的机会我基本上没做到,一些账户还在危机中亏了一些钱。不过,2008年最后倒数第二个交易日我做多铜,抓住了2009年前几个月铜的反转行情,而整个2009年除5月份状态不好亏了点,总体来说收益颇丰。 《财商》:能否介绍参加“蓝海密剑”第三届期货实盘大奖赛的过程? 丁洪波:和参加《期货日报》的比赛一样是无心插柳。去年参加东航赞助的一次活动,当场便以10万元开了个比赛账户。虽未对这个账户投入太多精力,但仍打算3年之长的赛期结束之后才出金,看看3年后的总体表现如何。 上述账户在去年11月政府加强通胀预期的管理后操作不理想,收益率一度滑坡,直至春节后凭借着节前天胶的多单,单位净值重新开始攀升。同时,利用节后期市热点从有色金属、农产品再到化工产品的不断变换,不断变化品种来调节自己对品种的盘感。而截至3月18日“蓝海密剑”第三届期货实盘大奖赛第二赛季结束的半年时间里,该账户的收益率达791%。 《财商》:听说你自小喜爱数学,能否谈谈你对期货私募圈时下流行开来的数量化程序投资的看法? 丁洪波:我个人更主张主观交易和客观交易的平衡。 虽然期货中的顶级高手往往是主观交易者,几万元钱在几年时间即可做到1个亿。且有时一天50多个来回,还能全部赚钱。但你问他,他真的搞不清楚是怎么赚钱的,这就是完全的主观交易者。不过,亏得最惨、只剩一条裤衩的人也是主观交易者。而客观交易比较机械、系统,客观交易者情绪容易管理,不过其收益也可能没有主观交易那么高。但纯粹的程序化交易,又对投资者无乐趣可言。如同机器检查出病情后,还需医生针对具体病例微调用药的剂量。 主观和客观的结合,才能达成一个平衡。首先要有一套客观的系统,再由人工判断这个信号要不要做进去。信号不出来不能做,信号出来了,再结合人工过滤、调整仓位、调整品种,这样成功的概率就会更高。 另外,本人80%依据技术面做交易,且经常持仓三到五天之久做小波段行情,但仍坚持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的平衡。基本面决定方向,技术面选择点位。每天国内期货市场开盘前,先看昨晚的外盘情况及有无重大消息发生。虽然我们得到的基本面信息是不完全的,但最基础的基本面还是要有所了解。 至于多空力量分析的平衡,讲究的是如何抓住低风险、高概率的进场点,且进去了往往就会出行情,而让人感觉会很舒适的进场点为“甜点”。而我的特点是进场点会比较好,但是平仓点总是弄不好,出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财商》:对推出一周年的股指期货投资有何建议? 丁洪波:自己在头两个月的股指期货交易操作中曾小有斩获,但在后来一个近20%的下跌趋势中将前期盈利折腾完。 目前股指期货走势平稳,不太适合日内交易,而更适合做中线投资,个人还建议做些套利交易。 本人还期待国债期货早日推出,如银行等持有大量国债的大金融机构进入,金融期货市场将更趋成熟。
责任编辑:沈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