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分析方法与指标简述 我们知道,技术分析方法是证券期货交易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而人们平常所使用的技术指标也数不胜数。其中,较为经典的包括如下几类:均线系统(移动平均线MA)、KDJ随机指标、指数平滑异同平均线(MACD)、相对强弱指标(RSI)、乖离率(BIAS)等等。因而,我们试图对各种不同的技术指标在股指期货交易上的应用展开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从而筛选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指标,并在此推出一个研究系列,将得到的研究成果与读者分享和交流,希望能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为上述研究系列的首篇,主要针对技术指标中最常用的均线系统展开分析。其余的技术指标将在后续发表的文章中继续进行探讨,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适当关注。 二、均线系统的择时能力 1. 基于均线系统的交易策略构建 均线系统是一种最典型的用于判断市场方向和行情阶段的趋势型指标,其原理是通过测量投资品种的运行惯性以捕捉趋势性的交易机会。然而,不同的投资品种却具有各自不同的时间跨度上的惯性。因而,能否对时间跨度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取,是应用均线系统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其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交易结果。 一般来说,我们可将均线划分为以下三类:短期均线(通常为20天以下)、中期均线(20天至60天)和长期均线(60天以上)。那么,在如此繁多的时间跨度中,我们该如何选取和抉择呢?由于均线系统容易进行量化,因而我们试图通过数理统计和实例模拟的方法找出该问题的答案。 我们首先利用各条参照均线构建如下的交易策略:如图1所示,当T日的沪深300指数收盘价向上突破相应的参照均线时,我们将其定义为做多阶段的开始,此时我们以1倍杠杆(即期货账户中保证金所占的仓位水平等于交易所要求的保证金率)建立多头头寸,并以T日收盘价开仓;直至T+N日的期货合约收盘价向下跌穿同一参照均线时,我们将其定义为做多阶段的结束和做空阶段的开始,此时我们以T+N日的收盘价对多头头寸进行平仓,并以当日的收盘价建立1倍杠杆的空头头寸,直至沪深300指数重新向上突破参照均线。 为了使检验结果更具稳健性,我们将检验期间分为以下两个阶段:股指期货推出以前(2005年4月8日2010年4月16日)和股指期货推出以后(2010年4月16日2011年1月18日),分别作为样本内和样本外的检验数据。我们分别选取了12条较具代表性的参照均线,并得到了各种情况下的资产净值走势。 2. 交易策略结果分析 图2表示的是根据样本内数据进行交易模拟所得出的统计结果。对样本内数据来说,由于我们进行模拟的时间区间超过5年,其中已经包括牛市、熊市和震荡市行情,可以说得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长期稳定性。从图2可以看出,与图中最左侧的“沪深300”相比,12种均线策略的日收益率标准差与其几乎一致,这表明,交易策略并不能有效降低收益率的波动性,其面临的风险与沪深300指数差别不大。然而,从夏普比率和累计收益这两个指标来看,各种均线交易策略的数值均高于沪深300指数。这表明,利用均线系统进行择时,能够较好地把握行情的趋势性机会,且最终能大大改善收益状况。而且,不难发现,选择不同的均线作为参照将得到差异较大的结果,选取时间跨度较长的均线效果明显更优,原因主要在于,其能够更好地判断和把握市场的单边趋势行情,而不会因为市场的短暂波动而频繁做出持仓方向上的调整。图中夏普比率和累计收益的最高点均出现在40日均线,其数值10.49%和1190.46%均远远超出沪深300指数的同期数值4.29%和216.55%,风险收益状况良好。可见,从样本内的数据来看,40日均线的择时效果最优。 同时,我们也对样本外数据进行了考察,所得结果如图3所示。与样本内的检验结果较为类似,各种交易策略并没有降低风险程度,但却能通过趋势性行情的捕捉较好地提高收益水平,从而使夏普比率有所提升。此时,40日均线虽然仅次于表现最好的30日均线,但仍然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夏普比率和累计收益均远胜于沪深300指数。可见,40日均线的良好择时能力具有较高的稳健性。 图4给出了根据40日均线构建的交易策略净值走势,初始资金总额为1千万元。可以看出,资产净值在整段期间内(包括样本内和样本外)保持着较为平稳的增长趋势,最终获得的累计收益和夏普比率达到1564.77%和10.29%,远超沪深300指数的196.74%和3.70%。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模拟过程中,我们并没有使用任何的日内止损方法。若能设置适当的日内止损点位,我们将既可有效规避市场出现大幅不利变动时可能导致的亏损,又可获取市场在大幅有利变动时所带来的收益,此时,资产净值的整体波动程度将有所降低,收益的长期增长将变得更为平稳,且最终效果也将更为理想。 最后,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与其他趋势型指标类似,均线系统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滞后性,只有趋势发生改变并初步成型后才会做出反应。因此,建议投资者将不同时间跨度的均线结合使用,并做好市场发生突发情况时的应对准备。此外,仅使用一个技术指标进行市场择时仍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若能将多个择时因子结合运用,将能够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交易策略的最终效果。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