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农产品期货

预期的食糖榨季末期翘尾行情出现几率低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1-04-29 09:20:40 来源:国泰君安期货

虽然国际原糖价格已经从3月初的31美分/磅下跌到当前的24美分/磅,使得进口食糖到岸价格低于国内现货价格1200元/吨以上,但由于2010/2011榨季国内食糖产量远远小于需求量,巨大的产需缺口极大地提升了市场看多当前及第二季度以后的行情,制糖企业的工业库存高企更是清晰地将这一态度显现无疑。然而,在国际糖价可能继续下跌,以及国内宏观调控形势有望进一步趋紧的情况下,市场普遍看好的榨季末期的翘尾行情未必就会出现。

主产国产量意外大幅增加,国际糖价不断创出新低

3月初,2010/2011榨季泰国食糖产量的预测值是780万吨,但到了4月4日,泰国食糖实际产量就已经达到了853万吨,同比增加20%,并一举刷新了2007/2008榨季年产807万吨的历史记录。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本榨季泰国食糖产量达到950万吨的可能性很大,从而使得其年度可供出口的食糖总量由上榨季的520万吨增加到了740万吨。在全球最大的产糖国巴西开始进入新的压榨期,泰国产量突然大幅增加无疑极大地打击了国际市场多头的信心。泰国食糖产量由780万吨增加到950万吨的意义并不在于其增产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其正好弥补近在咫尺的中国市场的产需缺口,并有望从本质上改变国际食糖贸易的路线图。巴西食糖市场将缺乏更多的买家,而其又难以在短时间内调整食糖与酒精的产量比例,对供给可能远远大于需求的恐慌有望促使国际糖价进一步下跌。

虽然进口盈利处于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但在国内产不足需的背景下,国内糖价依然在高位坚持

国际糖价下跌到24美分/磅的水平,两个月以后从巴西进口的白砂糖到港价格也从最高峰的8200元/吨下跌到5960元/吨,足足低于国内现货价格1220元/吨,而从泰国进口的高品质白砂糖的价格甚至比国内现货价格低1500元/吨以上,为近5年以来的历史最高价差。2010/2011榨季,国内食糖产量预计只有1046万吨,比上榨季减少28万吨,消费量预计将达到1350万吨,产需缺口超过300万吨。2009/2010榨季末,全国各类食糖库存仅为110万吨,进口量即使达到200万吨以上也仅能保证全榨季供需实现紧平衡状态。由于前期国际糖价处于高位,促使近两个月时间内的进口食糖价格全部超过7000元/吨,进口盈利情况并不明显,加上有相当部分的进口糖为原糖,且直接进入国家储备库,因此,并未对国内食糖市场产生明显冲击。但是,虽然国际食糖暂时还无法真正影响国内市场,而在7—9月份的进口食糖数量和价格极具优势的情况下,商业进口变得有利可图,进口量或将远远超出市场预期。

在国内调控物价的压力依然存在的情况下,第二季度继续加息的可能性加大,未来食糖价格并不一定能上涨

货币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农产品供需紧张以及生产成本的上升一度极大地推高了农产品价格,但在预期产量将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其价格也开始从高位下跌。目前,国内货币增速已经明显回落,这说明因流动性增加导致的价格上涨的势头已经出现改观,而经济增速的降低则有助于物价从高位回落。负利率的长时间存在不断增强了市场的加息预期,并已经在证券市场引起反应,恐慌的抛售使得上证指数在跌破3000点后又快速跌破2900点,股指期货也因此出现了“9连阴”。证券市场的恐慌情绪开始慢慢传递到大宗商品市场,白糖现货价格势必会因为受到影响而下跌,并有望终结其长时间高位振荡的态势,进而演变成新一轮下跌的开始。虽然生产成本的上升对食糖价格形成一定程度的支撑,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生产成本只能当作判断未来价格趋势的参考,而不是绝对的标准,因为价格跌破生产成本的情况总是在不断发生。

市场情绪已经在悄悄发生变化,制糖企业最终将被动接受糖价下跌的现实

截至3月底,国内制糖企业的工业库存为533万吨,比上榨季还高出1万吨,而产量却较上榨季同期减少51万吨,主动或者被动囤糖的态度完全显现。按照5500元/吨制糖成本计算,制糖企业库存占用资金为293亿元,以60%的资产负债率计算的贷款资金总量为176亿元,而实际值则远远大于这个数字,而央行进一步加息势在必行,制糖企业的资金成本将明显增加,从而使得其未来销售的产品成本更高。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还很难肯定未来国内糖价一定上涨并达到或者超过其资金成本和仓储成本的总和,也就是说,制糖企业并不一定会从未来糖价上涨中获得比现在更多的利益。而一旦国际糖价继续下跌,更多通过商业进口的食糖将在7—9月份到港,并逆转国内市场供需偏紧的局面,从而使得制糖企业日夜期盼的翘尾行情消逝的无影无踪。市场从来就是买涨不买跌,如果7月份以后到港食糖量出现大幅度增加,上述推断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就进一步增加,国内制糖企业也将无险可守,最终将被动接受价格下跌的结果。

责任编辑:章水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