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首日荣登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宝座的碧水源,在充当了两市第15只“百元股”后,股价便从175.58元的最高价跌至77元的最低价。 4月27日,碧水源收于91.05元,尽管这已经比股价最低时上涨了近20%,但与最高价比,跌幅仍高达48%。其市值也由258亿元跌至134亿元。 其实,早在碧水源上市之初,《投资者报》记者就对公司进行过调查,并刊发了题为《碧水源:并没有那么美》的报道,引发市场震惊。文章刊发当天,碧水源股价下挫5.65%,之后连续两月一路下跌近60%。当时,我们认为碧水源股价与公司价值的过度背离,最早为投资者敲响了第一声警钟。 上市三月跌去100元 去年4月21日登陆创业板的碧水源,2007年前还只是一家仅有90余人的无名小企业,从上市前三年业绩来看,碧水源的成长性不算突出。令投资者意外的是,这样一家业绩平淡和外表低调的公司,上市时以69元/股的发行价和94.52倍的市盈率令人惊叹,其1.61%的网上中签率也刷新了创业板纪录。 而且,上市首日碧水源便以120%的涨幅和151.8元的收盘价成为两市“第一高价股”。之后股价继续扶摇直上,到去年4月26日,也就是上市第四个交易日,碧水源股价创下175.58元的最高价,市值达258亿元。 作为同行,创业环保2009年净利润是碧水源的2.24倍,但当天收盘市值不到碧水源的一半。首创股份2009年净利润是碧水源净利润的4倍,当天收盘市值不到碧水源的七成。 国内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均参加了申购,使得碧水源网下申购的获配售比例不到0.85%,最终由200家机构获得了配售,成为当时打新的罕见场景。机构所看重的,是碧水源推介时宣扬的核心三要素,即一个环保的愿景,一个核心的技术,一个无限的成长空间。 但是,自上市第五个交易日起,碧水源股价开始下挫,第六个交易日更是出现跌停,之后连续两月疯狂下挫,去年7月19日创下77.01元的最低价。至此,上市不到三个月,碧水源股价跌去近100元,三分之二的市值灰飞烟灭。 就在公司股价如日中天、机构和券商对碧水源的一片喝彩声中,《投资者报》的调查采访发现,碧水源宣称的最先进MBR技术有名无实,所谓掌握国外技术,不过是从日本买了膜丝组装而已,并无核心技术。调查结果还表明,公司之所以能垄断北京市场80%的份额,凭的不是技术,而是非同寻常的政府关系。 150人券商团调研后集体沉默 在碧水源股价自高位暴跌之时,此前暗自欣喜的券商和深套其中的机构开始叫苦不迭,几名分析师在读过《投资者报》关于碧水源的调查性报道后,开始对公司成长性有所质疑,于是相约提出到公司去“实地考察一下”。 长城证券研究员张霖此前对碧水源的预测最为乐观,也因此成为此次考察活动的组织者。令张霖没有想到的是,去年5月5日来到碧水源公司时,发现“调研团”人员众多。 一名参与调研的分析师对《投资者报》表示,一些平时并不关注环保行业的研究员也赶到了碧水源,据其估计,当天调研人数多达150人,“称得上是到上市公司现场考察规模最大的券商团。 不同寻常的是,券商研究人员进行实地调研后大都会在第一时间发布研究报告,但这场规模庞大的集体调研结束后,很长时间里并没有相关研究报告发布。“当时股价太高,不好推荐,这是许多机构不写报告的主要原因”,另一名参加过调研的分析师表示。 据了解,部分研究人员调研后写了分析报告,但没有公开发表,而是直接给了一些基金公司等机构。 上述研究员表示,尽管碧水源的污水处理技术并不落后,但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先进,国内就有天津膜天膜、上海斯纳普等公司的技术实力可与之抗衡,另外,由于国内水价偏低,污水处理行业盈利情况普遍欠佳,高利润率难以保证。而最让其忧虑的是,MBR技术高昂的成本是大多数污水处理厂不愿接受的主因。 业绩与高派送难扭股价跌势 今年以来,碧水源利好消息不断。公司近日宣布,将在2011年启动家用、商用净水产品市场,谋划3年左右进入领导品牌行列。此前的3月,公司公告称净增资2000万控股普瑞奇,但这些利好消息并没有扭转公司股价下跌趋势。 碧水源股价自去年12月中旬重新站上140元的反弹高价后仍一路下挫,截至4月24日,碧水源收于91.05元,尽管与最低价时相比,上涨了近20%,但与最高价比,仍遭腰斩,市值也跌去一半,由258亿元跌至134亿元。 尽管碧水源去年业绩看起来不错,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5亿元,同比增长约60%,实现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65%。每股收益1.31元。同时推出每10股派3元(含税)转增12股的高送转预案,然而公司股价不升反跌。 这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碧水源前十大流通股东几乎全是基金,对今年以来一直跌跌不休的股价似乎无能为力。“基金是多,但谁都不愿意主动拉抬,就怕一拉股价,让别的基金全跑了,”一名分析师甚至用“三个和尚没水喝”来形容目前碧水源股价与基金的现状。 责任编辑:李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