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铜价呈现弱势区间振荡、重心下移走势,在重压力位74000元/吨一线遇阻回落,“五一”节后破“7”并退守68000元/吨一线。伦铜则表现相对强势,尽管并没有冲破万点,却也没有跌破9000美元/吨一线,其中美元的持续破位下跌为伦铜带来支撑。市场当前的忧虑依然在经济增长变缓和各国退出政策亟待推出的矛盾上,在传统消费淡季,库存压力并没有缓解。从时点和盘面表现看,铜价在5月份将继续寻底。 宏观环境依然“暗潮涌动” 回顾4月份的宏观环境,可谓内忧外患。外有欧债评级降低、利比亚局势升级、日本核危机威胁、美国国债评级被罕见调低,内有加息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等紧缩政策,铜市处在宏观环境的阴霾中,上行阻力重重。展望5月份,宏观环境依然“暗潮涌动”。 从外部环境看,5月份的欧元区国家债务压力较大,评级依然面临调低风险,而利比亚战争如果让大国间的矛盾升级或引发资金撤离资本市场,日本的地震和核危机的影响则将会在相对长时间内影响到经济增速。4月下旬,美联储公布的利率保持不变的政策加速美元下跌的步伐,而从美国经济角度看,其对通胀的忍耐度远大于对经济萎缩的忍耐度,后期加息步伐或不会那么快。此外,欧洲后续加息态度明确,这也是美元下行的一个压力。在这点上,对整个商品市场而言,利多大于利空。 国内市场的调控压力一直没有减缓。从加息时间间隔看,6月份出现加息的概率更大,5月份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概率较大。因为调控压力大,市场情绪依然会相对低迷。 库存大,升水低,市场供应充足 作为传统消费旺季,铜库存减少是常态。但今年二季度库存表现不降反升,全球三大期货交易所年初时库存不足60万吨,当前则已经增至68.6万吨。现货市场的充足从库存情况可窥一斑。尤其表现在伦铜市场,年初39万吨的库存当前已经升到了46万吨以上。当然,近期注销仓单占比有所上升,但依然需要观察增长是否稳定,如果之后继续滑落在2%一线,那么,库存的增长态势不会停止。 现货升水情况也从另外一个方面验证了供应充足,现货对伦铜3个月期货2月上旬以前一直保持升水,之后则变为贴水,当前保持在贴水20美元/吨左右的态势。更能说明亚洲市场需求低迷的是地区升贴水(到岸升贴水)的变化,去年10月份还高达3位数,今年一直保持在两位数,2月中旬则直接跌至20美元/吨,并保持这一低位较长时间。中国缺席国际市场的观点是站得住脚的。 中国消费增速减缓,限电进一步施压 中国有色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国内铜产量和进口量均呈现环比增加态势。进口量有所增加,这和进口亏损缩窄有关。铜产量为44万吨,同比去年的36.6万吨增长21%。总体表观供应量达59.7万吨,同比去年的69万多吨减少14.57%。供应压力看似有所减少,但消费增速却也同步减缓。铜材产量同比增长2.81%,今年个位数的增长与以往两位数的增长相比,消费的确有萎缩趋势。 分行业看,电器以及电缆产量同比相对2月份有抬头趋势,尤其是电器行业出现一定的旺季特征,空调产量同比出现近50%的增长。汽车行业有“井喷”表现,笔者认为这跟“治堵”有直接联系,消费者为了免受限行和摇号等一系列治堵的障碍,集中购车,刺激消费,后期随着政策逐步出台,这一现象或逐步缓解。 关于当前的“电荒”问题,江浙、江西、河北、广东一带已经出现限电政策,对铜价的影响笔者认为相对偏空。首先,出现严重电力短缺的城市更多在发达地区,而这些地区多是消费集散地,加工业发达,这会直接限制到下游消费的减少。其次,产地一般在相对落后地区,一般是地方财政的支柱企业,限电程度有限,而对于大企业来说,全年有生产计划,在电力紧张的时候进行正常检修也可以减少损失,全年产量受影响不大。最后,只要市场供应充足,即使是短期供应减少也不会影响到总量,而国内库存量不小,很难真正影响到供应。尤其是真的出现供应紧张,铜价上行会一定程度刺激保税区库存流入市场从而平衡供应。所以,对限电影响问题,笔者认为偏空。 人民币升值压力大,外强内弱格局继续 近期,人民币升值步伐加速。4月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突破6.50大关。人民币后期依然有强烈的升值预期。3月下旬以来,中国央行以及国务院关于运用汇率抑制通胀的态度发生明显转变。4月16日,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央行已使用汇率工具抗通胀。这些言论均引发人们开始猜测人民币或将更快升值。铜市内外比价已经在不断走低。后期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比价或继续走低,外强内弱的格局有望持续。 从上述分析看,5月份铜价面临的的宏观环境依然严峻,供应压力依然较大,且中国市场面临限电等因素,缺席国际买方市场会造成较大的压力。内外盘屡屡破位,或带来更大的市场抛压,这注定5月份是个寻底月份,投资者可保持空头思维。需要注意的是,70000元/吨下方是支撑密集区,下跌阻力也会变大,且当市场没有更多的利空因素出现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抗体“,因此,投资者也不必过分追空。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