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能源化工期货

原油突然“熄火” 奥巴马政府面临选举压力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1-05-06 15:57:50 来源:和讯网

2011年5月5日,美盘原油创出自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一夜之间从“三位数”回归“两位数”。综合各市场人士对原油此次暴跌的解读,多归因于昨晚非常不佳的美国就业数据。但是,商品市场的价格轨迹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经济指标,其涨跌波动所反映的应该是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与长期逻辑,而不能仅仅归因于市场预期与单个经济数据的偏离及修正。

回顾近一年来的行情,本轮大宗商品的上涨始于去年美联储QE2。我们姑且不讨论伯南克当时的决策是否正确,但可以肯定的是QE2造成的一个重要后果是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当时涨幅滞后的农产品与原油价格的大幅攀升,即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扩大了美国政府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约束,让世界各国承担副作用---“通胀”。
 
  既然QE2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通胀,那为什么美国自己却一直不担心?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来考虑:美国本身的经济景气程度不佳,前期持续的通缩预期使得货币政策的执行空间较大;此外,货币超发所引起的通胀类型,其先期的表现形式往往是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尤其是农产品价格,正如我们在2010年第四季度所观察到;而且,美国自身为发达经济体,其居民消费结构中食品消费的占比相对世界平均水平较低,面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忍耐度要更强一些。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注意去年以来欧洲持续不断的债务危机,这些事件的发生固然有欧洲国家自身的财政赤字问题,但是这和国内的“庄股”现象类似,欧洲赤字只是“题材”,必须要有其他力量对其炒作方可使市场表现反映出“题材”以使有关方获利。欧债危机的炒作实施者是美国三大评级机构,打压欧元的目的在于抬升美元的相对价值,已使得QE2过程中美元贬值速率放缓,防止美国融资成本上升过快。

从对上述问题的回顾和分析中,我们可以摸索到一些市场背后潜在的逻辑与矛盾,继而加深对近期一系列极端事件的理解并形成对未来运行方向的大致判断。先罗列一些近期已经发生的以及即将发生的重要事件:美国评级“负面”、美元指数暴跌后突然回头、拉登被杀、白银暴跌、原油暴跌、QE3悬而未决、美国大选。
 
  美国执行量化宽松的目的是消化债务、扩大消费、刺激就业、扶持市场信心,副作用有两个:通胀与美元地位削弱。上文中已经分析了QE2过程中美国为什么可以承受这两项副作用,但是笔者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美国将很难继续承受通胀与美元贬值。

首先,美国政府与美联储的政策目标有两项:扩大就业与控制通胀,而这两项任务在短期是很难兼顾的。在去年呈现通缩预期的背景下,美国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扩大就业上,虽然实际效果并不佳。经过QE2刺激后,大宗商品的上涨步伐从“贵金属-基本金属-农产品”的轮动中转向原油,而原油价格在美国居民消费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继续长时间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甚至启动QE3,则美国民众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物价上涨压力。

更重要的是,奥巴马政府面临大选压力,相比争取失业人口的支持,民主党既有票仓的维护更为重要,“遏制通胀,打压原油”将是美国政府的必然选择。但是,要使美联储货币政策突然转向以达到控制物价上涨压力的目的很困难,因为不符合其“透明并提高可预知度”的一贯要求,而且美国经济也难以适应这种快速转变,所以美国对原油价格的控制就会采取一些“精确打击”手段,比如加强对中东产油国的控制,颠覆或压制伊斯兰世界的反对势力。
 
  此外,美元前一段时间崩盘式的下跌可能也很难维持,虽然美元贬值会减轻美国的债务负担,但较短时期内的快速下跌会强烈打压市场对美元的信心,进而引起美国融资成本的飙升。笔者注意到市场对欧债问题的敏感度已然大幅下降,美国操作欧元区国家评级的效果越来越差。在利用打压对手货币以抬升本币币值的方法受到制约后,美国可能转而采取一些较为内生性的积极措施来支撑美元,比如较为谨慎的货币政策表态,甚至更为激进的一些措施。

综上所述,虽然美元地位已不如从前,但对大宗商品的定价仍然要紧盯美元。就原油而言,一方面奥巴马政府可能出于选举等眼前问题的考量,对原油价格采取直接的“组合拳”予以控制;另一方面,为维护美元地位,美国货币政策也可能发生一些变化,虽然不能预期到具体的实施方案,但从对美元一向敏感的贵金属价格方面或可看出一些端倪。所以,笔者认为美盘原油可能会进入3-5个月的疲软期,有可能会再度回落并整固90-100美元区间。

责任编辑:章水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