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水利科学院的一份专门解决渤海新区缺水问题的《海水淡化产业化》研究报告指出,到2010年末,渤海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届时在供水能力仅17133.0万m3/年(日供水量为46.9万m3)的情况下,社会发展总需水量将达到26241.4万m3/年(日需水量达到71.9万m3),供需水缺口达到9108.4万m3(日缺水量达到25.0万m3),缺水率达到34.7%,属严重缺水状态。 而到2020年末,渤海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以上。届时在供水能力仅19114.0万m3/年(日供水量为52.4万m3)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总需水量将达到45193.3m3/年(日需水量达到123.8万m3),供需水缺口达到26079.3万m3(日缺水量达到71.5万m3)。缺水率达到57.7%,属严重缺水状态。 沧州市水务局原局长崔宝才表示,目前渤海新区工业用水量已将达到了4400万立方米/年,但是沧州市唯一的地表水水库大浪淀水库年对其供水只有1000万立方米,渤海新区大量用水依靠地下深层淡水。 沧州市水务局的资料显示,渤海新区2007年需水总量已经达到了1.6亿立方米,而水资源可供应量不到1亿立方米,缺水达到了6000万立方米。渤海新区长期开采地下水,导致该地区地下水深从200米降低到800米,个别地区降低到了1000米。目前,渤海新区年均开采地下水超过5000万立方米,其中约56%用于工业。 目前,沧州地下已成为华北最大的地下水漏斗群,地下水不能再持续过度开采。 环渤海突围 不解决“渴水症”问题,渤海新区作为环渤海地区重要重化工基地之一就无法持续发展,而这个问题同样也摆在环渤海地区其他化工基地面前。 今年11月份,环渤海地区主要城市纷纷公布2010年前本地区水资源供需状况预测。其中北京市预测将每年缺水11万立方米,天津每年缺水达到35万立方米,山东每年缺水达到124万立方米,河北每年缺水120万立方米,辽宁缺水在50万立方米以上。 如果将环渤海地区缺水问题按照GDP增速来计算,则可以得到另一个数字。按照日前公布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报告》预测,到2010年环渤海五省GDP将达到8.72万亿元,比2008年将增加约3万亿元,占全国的30%。 如果将2008-2010年环渤海地区万元GDP平均耗水量平均值按28吨水计算,则到2010年环渤海地区新增用水有84亿吨水,这无疑使环渤海地区缺水问题进一步恶化。 目前,在水危机面前,环渤海各省市开始展开自救。 如,为了解决缺水问题,沧州市与山东滨州达成了区域合作协议,在滨州引黄灌渠末端引水到渤海新区,在渤海新区的海兴县投资8亿元建设杨埕水库,蓄水容量1亿立方米,每年蓄水2次,届时将根据每年雨水丰富程度从滨州引水,沧州将向滨州支付水资源费。 沧州市发改委一位人士表示,环渤海湾化工带中,只有少数城市能够通过调水来满足淡水需求,多数城市还要从地下水和海水淡化上想办法。 不仅如此,日前,渤海新区的国华沧电一期海水淡化工程竣工,日供水量达到了2万立方米。沧州发改委人士表示,这是国内比较最先进的将电力和海水淡化联产的项目,淡化成本进一步降低,目前只有4元/立方米左右。 而按照《全国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到2010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应达到80万~100万立方米/日;其中河北省15万~18万立方米/日。国华沧电的一期海水淡化规模即达到2万立方米/日,这足见渤海新区在海水淡化上已走到全国前面。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环渤海的多数城市还要从地下水和海水淡化上想办法。 但海水淡化技术仍面临众多问题,除了淡化后浓盐如何排放问题外,更多的仍是海水淡化成本太高,无法规模生产。如,目前,渤海新区核心区黄骅港工业用水价格仅为2.7元/吨,加上污水处理费后也就3.1元/吨,这比海水淡化成本仍旧低很多。 河北水利科学院的研究报告指出,提高水价是未来环渤海地区发展海水淡化的必需手段。目前,海水淡化成本在某些高水价地区有了竞争力,环渤海这些缺水地区更应该提高水价,使海水淡化尽快产业化。 但是,提高水价和化工业发展之间又是一对矛盾。“水价每提高1毛钱,炼油厂每年就要多花100多万元的水费。”上述沧州发改委人士表示,目前环渤海地区都在争夺大型炼油、炼化项目,各自之间的竞争手段无非就是政策优惠、土地优惠、水电价格优惠等等。 显然,环渤海开始走上一个不能不引起各方重视的政经生态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