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价在2月份创出新高后开始回落,但多头的持续抵抗让行情出现了一段时间振荡,随后铜价在4月份反弹遇阻,之后单边下跌。根据铜价的历史季节表现来看,只要大趋势能够维持不变,二季度回调的幅度一般在15%—23%,回调周期大致在两个月左右。对比本次回调,幅度已经落入目标区间,周期则已超时1个月。根据笔者对大趋势不变的判断,短期内铜价依然存有寻底的可能,但下行空间已经不大,回调结束的时间则有可能在5月底6月初。 全球经济下半年将好于上半年 从投资时钟理论看,当前欧美国家正在积极复苏,中国处在过热阶段,经济发生滞胀的概率并不大,商品牛市依然有经济基础,大宗商品依然处在上升周期。下半年的宏观经济将不会更糟糕。 上半年的宏观经济环境可谓“内忧外患”。外有欧债评级降低、利比亚局势升级、日本核危机威胁,美国国债评级被罕见调低,内有加息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等紧缩政策,市场处在宏观环境的阴霾中,铜价上行阻力重重。展望下半年,“外患”依然没有彻底根治,依然“暗潮涌动”,但笔者认为市场已经逐步产生“抗体”,冲击将没有上半年大,边际影响递减。 首先,欧债评级方面,下半年整体的债务情况要小于上半年,而且之前评级已经连续被调低,后期被调低的频率将降低,因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市场的反应或相对缓和。第二,利比亚问题日渐明朗,战事或结束。第三,日本的地震与核危机灾难,由于日本在汽车电子等行业的领先地位,其经济的停滞将会较大程度上影响到全球多个产业的正常运行,这也会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速,然而后续冲击或不会更大。第四,从美国经济角度看,其对通胀的忍耐度远大于对经济萎缩的忍耐度,后期加息步伐或不会那么快,而欧洲后续加息态度相对明确,也是对美元下行的一个压力。在这点上,对整个商品市场而言,利多大于利空。第五,国内市场的调控压力,从空间和力度来说,下半年都会小于上半年,这会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投资环境。中国央行今年两次加息,本轮重启加息以来已四次加息。利率工具的使用空间也在收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上调至21%,也创了历史新高。后期无论是加息角度还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角度,空间都在压缩,这也是我们判断下半年的货币政策紧缩程度有所缓和的依据。 下半年供需或偏紧 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称,去年全球铜市供应短缺25万吨,今年将短缺38万吨。今年的精炼铜产量只增长3.5%至1970万吨,表观消费量在今年将同比增加4%至2000万吨。 中国有色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国内铜产量和进口量均呈现环比增加态势,进口量有所增加,这和进口亏损缩窄有关。总体表观供应量达59.7万吨,同比去年的69万多吨减少14.57%,供应压力明显减缓。然而,消费也出现减缓态势,1—3月份铜材累计产量为202.8万吨,同比去年的203万吨下降了0.13%。1—3月份连续3个月呈现个位数的增长率也充分显示了消费动力稍有欠缺。这和国内市场上半年的紧缩货币政策以及多省限电也息息相关。从人民币升值的角度看,电解铜进口或进一步减少,这会导致国内市场的供应压力减弱。但是,夏季往往会出现更严重的电荒,且对下游企业的影响更大,因此,这或意味着消费也会在一段时间内萎缩。上半年整体情况是供需同时萎缩。 分行业看,情况相对乐观。电器以及电缆产量同比相对2月份有抬头趋势。电线电缆产量从历年走势看,呈现前低后高的现象,这主要和国家电网投资的时间有关,下半年资金到位投标相对集中,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下半年这方面的消费将抬升。目前,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关于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意见》已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农网改造将一定程度上拉动铜的需求。另外,电器行业出现一定的旺季特征,空调产量同比出现近50%的增长。家电下乡政策对家电消费有不小拉动。工信部公布的信息显示,今年前4个月,家电下乡产品销售3951.5万台,实现销售额94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和128%。截至4月底,家电下乡累计销售1.54亿台,实现销售额3360.3亿元,累计发放补贴391.7亿元。后期政策如进一步推广,家电产量有望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相比上半年,下半年或出现更多的消费亮点。 综上所述,下半年的整体宏观环境或好于上半年,铜价底部有支撑。鉴于上半年持续调控使得继续调控的空间变窄,下半年的国内货币市场或相对宽松。按照历年走势判断,在6、7月份,铜库存及铜价升水状态均会有所改善,加上国内市场电力行业投资,估计下半年的消费将好于上半年,铜价有望在6月初见底。 技术上,当前铜市持仓大幅下降,在商品牛市当中,持仓见底的时候价格也很容易见底。笔者判断,铜市下半年的较好买点或出现在6月份,其中伦铜买点在8000—8500美元/吨。鉴于人民币升值,国内市场相对疲软,沪铜支撑价位或在65000元/吨、63500元/吨。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