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徐海熙:程式化的逐势交易是中长线唯一交易秘诀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1-05-23 14:17:09 来源:中国期货网

2009年即将过去,今年笔者指导的账户取得了39%的回报,资金最大回撤率为11%,中规中矩,均处于预想的范围之内。回顾今年的操作,颇有些感慨。

今年的利润主要来自于有色金属的大涨。主要的交易有:4月2日在34000左右开始买入铜,4月13日平仓;5月27日在37000一带开始买入铜,6月15日平仓;12月11日在18300买入锌并一直持有至今,等等。亏损的交易主要有9月28日46000以下空铜,10月9日49000砍仓,亏损总资金的3%,以及其他幅度较小但次数较多的止损。回顾这些交易可以发现,笔者主要的盈利均顺应了今年的主要趋势,而亏损恰恰是违背了主要趋势。

让笔者深感遗憾的是,2009年有两波巨大的行情都没有参与。其一是螺纹钢6月4日和7月15日发出买入信号,8月7日发出平仓信号;其二是黄金9月3日和10月30日发出买入信号,12月7日发出平仓信号。抓住这两波行情,即便保守操作也可以使总资金增长60%以上,而且时间上不矛盾。也就是说,如果参与这两波行情,今年总资金可以获利200%以上。而笔者之所以没有参与,是因为此前这两个品种成交量很小,不在笔者的备选品种之中。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很遗憾,但既然制定了原则就必须遵守。这是为了实现长远目标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如果说错失了这两波行情还情有可原,那么铜在3月16日以及7月15日发出了买入信号笔者却没有及时参与,这就是个原则性的失误。在对这个失误进行深入分析后,笔者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程式化的逐势交易是中长线交易者的唯一交易秘诀。这也是笔者本年度的最大收获。

一般说来,交易方法有两大流派:预测和逐势。

预测派的做法是:运用基本面技术面资金面等等各种分析方法对未来的走势进行预测,然后把预测结果作为操作的主要依据。典型的例子是:虽然某品种正在上涨,但是根据各个方面的分析判断,认为涨势已经或者将于某处终结,可以在某一价格区间放空。预计价格将跌至某处,届时可以逢低平仓。

逐势派的做法是:只研究已经出现的价格,不管明天如何。价格已经发出清晰明确的买卖信号时才入场交易,并不关心随后价格是涨是跌,以及涨跌的原因。典型的例子是:不涨不买,只有在涨了之后才去买。买了之后也不管是涨是跌,直到卖出信号发出,而且也不管这一笔交易是赚是赔。

简单地说,预测属于左侧交易,逐势属于右侧交易。以笔者10多年的从业经历,以及学习期货交易大师们的经典著作后的感受,右侧交易是期货交易者生存的主要路径。因为金融市场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它的走势不可能长期地被人或电脑有效预测出来。幽默的是,大多数人对市场走势的预测,长期而言其准确率都在50%上下,这和掷硬币的效果差不多。《金刚经》有偈语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预测,就属于“有为法”。

但是,仅仅坚持逐势是不够的,还需要将之程式化。也就是说,出现了交易信号就一定要遵从指示去实际操作,一丝不苟地执行。做到“无为而无不为”,没有信号就一定不做,有了信号就一定做。铜在3月16日以及7月15日发出了买入信号,但笔者当时却在矛盾的心情中没敢进场。3月份,大宗商品还笼罩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白色恐怖之下,在“百年一遇”的暴跌后稍有喘息。此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铜价不可能立刻重返涨势。笔者没有遵照自己的交易系统的指示,没有买,错失了一段总资金增长12%以上的行情。同样的情境又在7月15日重演了,在交易系统发出买入信号后,出于同样的原因,认为铜价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不太可能继续大涨,没有买,又错失了一段可观的行情。真是验证了“历史会重演”的格言。一位投资大师说:“成功人士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失败人士反复犯同样的错误。”

既然自己的交易系统已经被验证是有效可靠的,就不要画蛇添足地人为干预、过滤信号。因为任何一个人的个人智慧,在金融市场面前都会显得渺小和可笑。连英国顶级的经济学家因为没能预测到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而向英女王致歉,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交易系统的盈亏比已经经过历史的验证,是具有概率上的优势的。因此,严格进行系统化的程式操作,就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抛开主观的判断,清空心中的愁绪,时刻保持宁静祥和、心无杂念的状态,进行程式化的逐势交易。这,就是笔者认为的理想境界。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笔者的座右铭,让我们共勉:“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系统交易,如如不动。”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