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厂商利用在上期所注册提升产品美誉度,为进入中国市场打响品牌;上期所通过境外品牌注册,输出“上海标准”,在国际市场上争取更大话语权和定价权——通过四年多运行,上期所的境外注册交割品牌政策,已为双方带来更多“看得见的好处”。 境外品牌注册提升上海市场国际话语权 目前,国外资源性大宗商品借助期货市场进入中国市场的需求愈发强烈。企业在参与期市过程中,难免遇到境外商品在国内交割的问题。 此前,上期所长期采取的做法是认可LME的注册品牌作为替代商品进行交割。近年来,上期所实行国外品牌境内注册,输出“上海标准”,以便在国际市场上争取更大话语权和定价权。 2007年3月20日,上期所正式出台实施《上海期货交易所有色金属交割商品注册管理规定》,开始接受国外符合条件的铜、铝、锌有色生产企业的注册申请。2008年12月24日,世界最大铜企之一——美国自由港迈克墨伦铜金矿公司下属El Paso精炼厂生产的“P*D”牌高纯阴极铜获准成为上期所首个境外注册交割品牌,这也是国内期货市场首次批准境外交割品牌注册。 2010年,上期所又对菲律宾联合铜业公司PSR ISABEL和智利国营铜业公司CCC—P两个高纯阴极铜品牌的生产工厂进行了实地检查,完成了对企业生产体系、质量管理、客户管理、供应商管理、检验与试验设备等方面的检查工作;并进一步现场了解该企业生产能力、生产设施、操作规范、内部控制流程等各项资质。 这是国内期货市场在进行商品注册时首次对境外品牌开展全流程注册工作,也是上期所第一次对境外有色生产企业进行品牌注册实地检查。 据上期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境外品牌注册的审核与检验过程中,上期所非常注重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测和生产工艺及生产管理,注册流程的每个环节都细致严格,增加了中国市场的适应性,结合中国有色金属市场的自身特点作出相关规定,树立了交割注册品牌的“中国标准”。 据了解,上期所在境外品牌注册工作的推进中,不仅探索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市场特点的注册规定,还从实际情况出发,对LME注册并被上期所认可交割资格的品牌进行差别对待,给予了持续两年的政策优惠期。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力拓集团、必和必拓集团在内的27个境外铜品牌(合计年产量约570万吨)和1个境外铝品牌(年产量24万吨)在上期所注册,另尚有多家境外知名有色企业的十余个铜、铝、铅、锌品牌正在办理注册。 “积极引入合格境外品牌,对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述上期所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是这是有助于我国引入更多国际优质交割资源;二是有利于加快期货品种在交割环节的国际化进程;三是不仅有助于“中国标准”的确立,也将引导国外厂商在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等环节向中国用户的需求倾斜,实现“标准输出”;四是有助于贸易商在境内外期货和现货市场进行异地套利和风险对冲。 “上海注册”成海外产品“质量证书” 在采访中,一些在上期所注册或正在申请注册品牌的企业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注册品牌”是上期所赋予的特殊荣誉,也为自己的产品赋予了有力的品质保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也是有色金属消费增速最快的国家,中国市场因此颇受国外有色企业重视。获得中国市场认可,对很多国外厂商尤为重要。 “我们希望中国消费者能够像熟悉淡水河谷、必和必拓一样,熟悉我们波兰铜业。”波兰铜业集团(KGHM)上海公司CEO Michal Jezioro表示,以前波兰铜业的品牌在中国认知度低,销售价格较其他知名产品也低。在成为上期所注册品牌之后,波兰铜业的商誉有了很大提升。“目前,我们对中国的进口量中,有50%是通过中国贸易商进行分销。获得他们的认可,对我们的销售非常有利。”Jezioro称。 比利时新星公司(Nyrstar)正在积极办理公司的锌品牌在上期所的注册事项,该公司营销业务总经理Maarten de Leeuw告诉记者, 新星公司生产的大部分锌都销售给了中国客户,在上期所注册,将确保公司锌产品的质量,并会提升公司产品的品牌形象。“如果成功注册,将为新星公司的‘AZ Z1’品牌提供品质保证”。 目前许多国外公司在中国销售有色金属,已经采用上海期货市场的价格作为合同定价基准。 Maarten de Leeuw表示,现在他们经常把上海价格作为在中国签订供需合同的价格参照,有时会利用上海价格为其终端销售合同定价。 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商——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也正在申请铝的境外品牌交割。该公司亚洲区销售总监华森杰告诉记者,公司长期跟踪上海价格,若成为上海注册品牌之后,也将在中国地区利用上海价格进行定价。 “在上期所进行品牌注册,还能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多避险手段。”Maarten de Leeuw告诉记者,新星公司利用LME市场价格购买矿石原料和销售,同时,购买新星公司产品并进口到中国的贸易商经常利用上海价格确定销售价格。新星锌品牌在上期所注册,将帮助新星公司的中国客户尽可能减少风险,“他们可以利用上海期货市场实现对价格风险的对冲”。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