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金属期货

国际铜加工协会:国际铜市场需求的短期展望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1-05-30 09:11:01 来源:和讯期货

以下是国际铜加工协会(IWCC)Mark Loveitt在第八届上海衍生品论坛上的演讲实录:

我要感谢上海期货交易所能够邀请我参加本次会议,并在这里发言,我很高兴来到这里,每次来到上海我也感到非常开心。现在我来给大家谈谈铜的需求面,这里是我要谈的几点内容:首先我会谈一谈我们IWCC,也就是国际铜加工协会,在过去的25年当中,我一直为它工作,之后我会对市场做一个分析,再后我对带大家做一个环球旅行,看看各国和各地区的情况。

首先介绍一下国际铜加工协会,我们成员不断的扩大,现在我们一共有150多家独立的公司,遍布全球的五大洲,他们都是我们组织的直接成员,这一些公司加在一起,除此之外,我们IWCC也和其他的一些非组成员的组织机构有联系,我们希望能够共同推动整个铜行业的发展。

你们当中的一些人可能对于半成品还不是非常了解,我来讲讲这个概念,生产铜和铜半成品,会制造成铜的线材,铜的板材,以及铜管等等,除此之外可以和其他的金属制造成合金,比如说黄铜、银等其他的一些金属。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半自成品行业,我们由生产商向下游生产商进行提供,这一些铜最终进行了终端的市场,半自成品和使用者之间是有互动的,因此我觉得这一些制造商对于需求的预测来说是非常非常的重要,他们能够做出准确的预测,下面我们来看看市场,看看铜在全球市场的情况。

在2010年整个市场大约是2300多万吨,这个是铜的含量,在接下来我不会给大家看到整个产量,但是我会把整个全球的市场根据比例来进行划分,这一些图表当中的数据是我们现在进行的合作项目,是IWCC和ICA进行合作的项目,我们这两个组织机构也得到了伦敦CIU机构的支持来帮助我们共同做这个项目,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全球市长,我把它分成了三个很大的终端市场,首先是建筑业,这个是红色的,蓝色的基础设施,还有设备制造业是绿色的。大约有超过一半的铜是用于设备制造的,这个就达到每年1600万吨到1200万吨,而基础设施占到了大约300到400万吨,剩下15%在每个行业当中都有一个次的下游的产业。

首先建筑业是最大的,大约占到了全球市场的24%,建筑业的发展是非常的。也下来是工业的使用占到了12%,在这里又细分成了电子产品和非电子产品,还有就是电力设施,是这块蓝的大,是占到了11%,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电子产品的行业,其实在这三个行业当中都牵涉到了,现在电子产品的使用其实占到了整体铜需求的50%,因为我们的铜线的自成品,占到了整个板制成品的60%,所有的一些都会用在各种形式的电缆当中。

我们这一些铜到底用在什么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根据地区来分的铜的使用量,我们根据国家和地区做了一个细分,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铜使用在亚洲,占到了全部铜使用的55%,亚洲的55%的铜基本上在中国使用的,欧洲是红色的,占到全球的铜20%,南美和北美他们的使用大概是16%到17%。

前面是一些比较基础的铜行业的数据,所有给大家看的这个信息都是一些最近的历史上的数据,但是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让我们对未来进行一个预测,一般来说IWCC我们每年会两次的对今后的铜市场进行一个预测,对它的供求关系进行一个分析,但是这里今天我要谈的不是供应和生产,我主要谈的是需求。

这里是我们精炼铜的需求,从05年到2010年的情况,以及IWCC对2011年和2012年的预测,这个图表是根据欧洲分的,欧洲是红色,非洲是黄色,不包括中国是咖啡等等,需求的增长在08年停止了,主要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在09年的时候下降甚至更多了,09年中国的需求是有所上升的,然后到2010年需求有所回升,今后我们还是预测到2011年、2012年需求会有所增长,而且精炼铜的需求根据IWCC的预测会增加大约8.5%,这个是2010年到2015年的增率。

背后有一些什么样的驱动力,我们下面一个一个地区来看,先看美国再看中国,我们先来看美国的建筑业市场,上面的这张图表大家可以看到的是,也就是商业用途的建筑业的情况,而黑色较深的是06年的情况,由于危机的开始商业住房的建造数量在08年达到了一个峰值,但是这一建筑活动自09年以来一直呈一个下降的趋势,可能它的影响并没有住宅用房影响那么大,这个可能是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美国整个建筑业市场是疲软。

在下面的图表当中我们看到的是房屋的销售情况,红色是一个储量,绿色的是我们新建的住房,还有黑色的是新建的住房销售,由于建筑业的疲软也大大影响了我们对于管道、电磁线、铜线和建筑产品需求。

我们再来看一下另外一个市场,那就是汽车市场,这里面美国的情况就和住房市场完全不同了,汽车的产量从09年年初的低谷一下子回升了,现在大约产量回到了危机前的三分之一的情况,无论在美国或者在其他的地方,由于政府的财政刺激计划这一些都帮助了汽车产业的上升,但是我们现在对这个行业还是持一个谨慎乐观的态度。

再来看一下欧洲,2010是一个复苏之年,特别是德国经济,现在增长的势头还是非常的强劲,一开始德国的经济增长出口驱动型的,但是这个国家的消费信心开始增长的,这个也给他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支持,也对产品的需求带来了增加,但是对于其他欧洲的恢复情况,比如说法国和英国就不如德国那么乐观了,复苏情况还是非常脆弱的,讲到他们2010年的建筑情况也是非常疲软,比如说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现在不确定性依然会影响到这一些国家,而且西班牙市场也是特别的脆弱。

但是2011年和2012年的宏观数据表明,在这两年当中会有更多的整合和改善,同时我们也希望建筑业的市场开始进行恢复, 特别是在西班牙等等,因为在这一些国家还有很多的房子没有卖出去。下面特别提一下俄罗斯这个欧洲国家,俄罗斯也是主要的铜线材的出口国,左边我们看到了俄罗斯的需求量,最下面是我们预测由黄铜矿的矿主所使用的铜产量,深红色是俄罗斯自己采用的铜,蓝色是出口的情况,电解铜的出口量是下降的,因为电解铜被做在铜线里面出口的。

事实上大部分的铜线在俄罗斯产量下降,由于政府对它进行了一个出口的关税,因此它的出口是大量的下降了,而电解铜的出口量是基增,2010年的情况相似,去年的12月俄罗斯政府对电解铜也增收关税,因为不少的铜线会使用电解铜,通过铜线的情况把它出口出去,俄罗斯也会对铜线进行增收,这会非常大的影响俄罗斯铜的需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效果的显现。

在2010年我们看一下日本的情况,整个日本会在2010年进行一个灾后的重建,2009年铜的需求大量的下降,2010年恢复的非常快,马上就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这个恢复会在2011年持续下去。在海啸和地震前整个铜的产业在恢复当中,但是这一次地震和海啸的影响好象并不是那么大,比起对于整个国家的影响来说是非常小的,但是我们还是有一些供应链的,特别是一些供应量断裂终端的问题,比如说电力的短缺会继续影响日本的工业,所以对于黄铜产量的需求我们预计在2010年有所下降,还有对于零部件的需求的确实也会对其他的一些国家造成影响,因为这一些国家依赖于日本的供应商,特别是在东盟国家,他们汽车的生产会 影响,但是灾后的重建会在日本大大的刺激铜线和电线的需求,2011年日本铜的需求只会下跌2%到3%,到2012年就会快速的恢复过来。

再来看一下韩国,虽然2011年和2012年韩国的经济增长的预测非常好,但对铜的需求增长不会那么大,因为它对中国的出口会放慢,而且整个建筑行业会呈现一个疲软的事态。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中国,大家都是中国人我还是有一点紧张的。首先半制成品的情况2010年情况比2011年好,因为中国会生产更多的空调,那么就会使用很多的电线、铜的线材和板材等等,再来讲到铜的板材和线材会在2012年,它的需求量有所增加,有可能增速不像以前那么快,还有就是铜合金的生产,现在有很多的替代品,所以它的需求会有影响。

下面我们看一下终端市场和终端使用者,在大部分的主要的终端市场当中,比如说电力业、建筑业、耐用品等等这一些行业的需求还会保持非常的强劲,5月初期我们发现在2011年的汽车产量有可能会增加10%到15%,那么去年这个增量是32%,我在星期五看到了报纸说中国政府已经结束了它对汽车业刺激的辅助政策,中国的汽车生产商协会也报告说在2011年4月汽车销售量是下降的,该协会认为汽车的销售量会在2011年下降10%,我觉得这个是比较悲观的预测。

最后来简单的总结一下,每一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需求驱动力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些东西是相同的,他们会对需求造成影响,首先是铜的价格比,这个对需求会形成一个负面影响,在整个价值链当中我们会看到,在整个行业的库存的下降是从2010年的第四季度开始的,很多公司他们不希望用没有用的铜的存量,2010年年底铜的降格非常的高,今年又出现重新库存的情况,这样会增加对铜的需求。无论是铜的高价和铜的波动性大,会让人们去使用一些较便宜的材料,特别是铝,可以在电子产品当中替代铜,虽然就现金的总体量来说,它的波动性没有铜的波动性那么厉害。

另外减少成本的方法,我们要使用更细、更薄、更少的铜,这个也会减少整个市场对铜的总体用量,但是并不是减少整个这个材料在市场的份额,因为铜是一种非常至关重要的材料,在今后一定会被广泛的使用。谢谢。

责任编辑:章水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