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市场仿佛有这样一个“潜规则”,在市场价格屡创新高、泡沫越吹越大时,所谓供需基本面顿时成了空谈,投资者每日谈论话题会转向“市场未来是否会缺钱”、“央行会不会加息”。而当商品经历接连暴跌并转为震荡之后,金属的“投机升水”被有效过滤,大家又开始坐下来谈需求的恢复和供应的短缺。 不论是去年下半年到今年2月近8个月的商品上涨,还是过去三个月的商品市场回调,一谈到铜价或其他金属的价格,很多人说得最多的是中国的紧缩、美国的QE2、欧债危机的蔓延、日本的大地震、原油的震荡甚至地缘事件的起伏。不可否认,若论历史上的金属市场,宏观政策和周边市场对它的冲击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巨大,作为金属风向标的铜一度也成为市场对抗通胀的投资工具,甚至以有色金属为标的ETF产品也在过去半年依次推出。 这样的氛围一直持续到商品泡沫的根基被动摇。2月至今的国际商品市场,不少前期涨幅较大的品种经历了20%~30%的回撤,作为金属“老大”的铜的跳水也曾达到15%以上。尽管这轮暴跌远不如2008年10月的“雪崩”,但至少有两点颇为类似:2008年时人们关注各国会不会救市,如今的人们继续期盼美国发动QE3“拯救”商品牛市的大环境;2008年中国“抄底”铜市被炒得火热,如今市场的注意力又集中在需求的反弹对铜价的支撑。 五矿期货研究所报告就指出,去库存化已令中国的铜库存出现显著下降,铜价的库存压力得到较大缓解,而季节性规律显示中国6月需求将保持平稳,供应过剩程度或较前期减轻。再综合宏观数据和LME的库存变化情况,6月铜价或面临先抑后扬,沪铜运行区间在66000~70000元/吨。 中国的铜精矿进口量今年曾一度下降,而自产量却在一路放大。从2009年4月至今,国内过剩的进口铜精矿可为当前铜市带来约60.06万吨精铜供应。而中国今年1~4月矿产精铜约104万吨,同比增长了12.4%。1~4月进口铜精矿189万吨,同比减少18.5%。铜精矿进口一度呈下降趋势,精铜生产中进口铜精矿依存度也曾连续3个月下降,从1月的69.6%降至4月的59.8%。五矿期货分析师卓桂秋表示:“这说明中国冶炼厂在继续消耗前期进口铜精矿库存和国产铜精矿。” 同时,近期包括铜陵有色(000630)在内的部分国内铜冶炼商,已经与必和必拓敲定了2011年下半年铜精矿加工/精炼费(TC/RC),价格为90美元/吨和9美分/磅,较上半年提高13~18美元/吨1.3~1.8美分/磅。一般认为,铜精矿加工费的上涨会刺激冶炼厂进口更多的铜精矿。而进入5月以后,国内铜现货多呈现高升水,内外盘频现正套机会。与前期相比,沪铜价格开始强于伦铜,这也降低了冶炼厂冶炼进口铜精矿的损失,提高了冶炼厂进口海外铜精矿的积极性。上述报告认为,6月份中国的铜精矿进口有望保持较高水准,可能在50万吨,而精铜产量也将保持较高水平。 相对中国进口增加的前景,LME全球库存的增速则逐渐下降。尽管目前的LME铜库存仍然高达47万吨,但回顾今年5月的变动情况,LME库存日均仅增加307吨,较4月大幅下降76%,库存上升势头有所放缓。同时LME注销仓单日均却高达19818吨,较4月增长38%。到5月中下旬,LME注销仓单占库存比例升至5%的水平,而亚洲地区注销仓单增加是拉动整体注销仓单占比上升的主要驱动力。卓桂秋表示:“国外有交易员认为,注销仓单占库存比达到5%,是铜价多空的一个临界点,若占比高于5%,经验上来说交易员会倾向于做多铜价,否则倾向于看空。若6月份LME注销仓单占比继续稳定在5%附近甚至高于5%,那么在其他条件变动不大的情况下,铜价有望保持坚挺。”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