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邱林:中国会否陷入失去的十年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1-06-15 14:19:54 来源:和讯博客

进入2011年中,中国经济再度进入“慢速增长区”。工业增加值减速、工业库存上升、发达经济体面临下行风险,都引发了中国货币政策是否已经“超调”的担忧。与此同时,工业增加值似乎也出现了一定的减速迹象,今年4月份的工业增加值与上月相比,下滑幅度较大,超过了1个百分点。由于工业占据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因此,工业的减速也引发了政策是否过紧的争论。

这些看似细微的变化,却引起人们的不少担忧。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基础不平衡,内需不足、投资过高、外需复苏缓慢的增长机制难以一时转变,随着政府信贷紧缩,可能走向类似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的十年滞胀。自1991年到2000年初期,在这长达十年的时间里,由于资本市场和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日本经济骤然减速,经济几乎长期停滞不前,被经济学家们称为“失去的十年”。

随着中国正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将面临日本曾经历过的“失去的十年”。许多迹象表明,中国已开始出现一个日本式的经济低迷期,鉴于中日两国的增长模式非常相似,有关日本的经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未来的说法是可信的。近来,一些经济学家就不断对中国过度依赖出口和固定投资推动经济增长产生的危险提出警告。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努里尔·鲁比尼日前在新加坡发表演讲时指出,因通过增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而导致产能过剩,中国经济在2013年后将面临“硬着陆”风险。中国经济现在不仅越来越依赖出口,而且还依赖固定投资。固定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大约50%,如果继续按照这种方式发展,中国将面临两个问题:银行系统的巨额不良贷款和产能大量过剩导致经济硬着陆。

鲁比尼的观点不无道理。的确,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与当初日本有诸多相似之处。由于创纪录的贷款和不断上涨的房价所产生的影响,中国在2013年年中之前面临银行危机的可能性将达到60%。例如,尽管政府设置了最高房价限制,增加了首付款比例和限制购买第二套住房,但过去两年创纪录的17.52万亿的贷款已经促使房价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正如此,中国经济隐藏泡沫危险,一方面经济增长迅速、储蓄率高、金融市场繁荣、政府信心十足,但另一方面经济结构不平衡,企业创新和盈利不足。虽然巨额的刺激计划和货币信贷给中央国有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但中小企业的状况依然窘迫,而由于资产价格飙升,通货膨胀压力骤然加大,一旦政府收紧信贷政策,很可能导致经济风险加大。

也许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25年来中国一直遵循以出口为主导的增长模式,这种“世界工厂”式的经济,在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经济陷入危机和消费萎缩后遭遇困难,中国想要回到危机前的高速增长,重新以制造业和对外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希望甚微。未来10至20年,中国已很难复制曾经高速发展的历程。而且,如果中国不完成经济调整和转型,那么“失去的十年”将不请自到。

问题是,中国的发展模式把政府的作用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国有企业的产出仅占全部产出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但是得到的资金却占全国的75%以上。由于中国的许多财富集中在大约12万家国有企业(及其数不清的子公司)手中,人数较少的一些人从中受益,而大多数人则被剥夺了繁荣的机会。这样的问题不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发展的空间将会受到限制。

那么,中国是否会陷入“失去的十年”?当越来越多的问题累计到一起时,人们心里会不由自主地打上这样一个疑问。当然,要阻止“失去的十年”的到来,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但制度建设更为重要。这是近代中国史的经验教训,但很难说人们已经吸取了这个教训。

如果仅说GDP,中国在1820年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但很可惜,1840年中国就被英国所打败,从此中国开始走下坡路。事过170年后的今天,如果中国这列喘着粗气呼呼前行的大火车,一旦撞车或停车,要扭转方向或重启,就需要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那时中国可能就会再次被远远甩在后面了。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