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期货视角1

国航表示燃油套保尚未给国航带来现金损失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8-11-26 11:29:20 来源:证券日报

  作为三大航空公司的老大,中国国航业务上一举一动都受到同行的关注。

  当然,不仅仅是这些。同样,国航在金融市场上的风吹草动也牵动四方。

  上周,在传来国航因为汇兑损失导致31亿浮亏的消息后,本周就又传来东航浮亏23亿的消息。

  而这些元凶都是因为油价下跌,让看高油价的三大航空公司在燃油套期保值上造成巨大浮亏。但同样,油价下跌对亟需降低成本的航空公司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

  11月25日,就燃油套期保值对航空公司的影响,及未来油价走势,《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国航董秘黄斌。

  《证券日报》: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国航实现营业收入396.76亿元,净利润为-6.57亿元,每股收益为-0.055元。其中,7-9月份国航亏损19.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88.67%,而上年同期则是盈利21.87亿元。您认为,拖累公司三季度业绩的因素有哪些?

  黄斌:造成国航2008年第三季度业绩同比下滑的原因比较复杂。

  从公司的经营环境来看,首先,上半年国内发生的四川地震和西藏事件在短期内对航空需求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其次,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导致整体航空市场需求下滑。尤其是至八月份,以北京为基地的国航受到奥运安保措施升级的影响,运营情况降至今年来的最低点。市场需求的不足影响了航班的载运率和收益,营业收入下滑。

  另外,航油价格高位运行也加重了公司的成本压力,油价巨幅震荡使公司衍生品合约的公允价值出现负值。此外,受大环境的影响,国航联营公司和投资企业也出现了业绩倒退,来自联营公司的利润同比下降了178%。

  《证券日报》:去年中国国航赖以盈利的投资收益和汇兑收益,在三季度都出现了大幅下降,公司前三季度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否是由于燃油套期保值亏损以及国航持有大量美元债务?

  黄斌:需要指出的是,国航持有大量美元债务(占全部负债的75%)并不是影响前三季度业绩的原因,因为国内准则下1-9月国航的汇兑收益为20.78亿元,同口径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338.5%。

  证券日报:受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国际油价再度巨幅下跌,公司持有的燃油套期保值合约公允价值损失进一步扩大,所测算出的合约公允价值损失约为31亿元。目前,中国国航航油套保出现的浮亏额是多少?

  黄斌:正如公司于11月21日发布的公告所述,截至2008年10月31日,按照当时燃油价格、套期保值合约所约定的对手方卖出价格,以及合约约定的到期前对手方可能向本公司卖出的燃油量,所测算出的合约公允价值损失约为人民币31亿元。

  证券日报:相关资料表明,此前中国国航套期保值从未失手,您认为,这次亏损的原因是什么?

  黄斌:燃油成本是国航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占总运营成本40%以上,控制燃油成本的上升是公司实现可持续增长,保持盈利稳定的关键。

  公司订立燃油套期保值合约的目的,是通过金融工具的运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锁定燃油成本,为可能出现的燃油成本上升提供保护。国航目前持有的套期保值合约于2008年7月间订立,合约订立时,国际油价处在高位,且市场普遍预期油价将继续走高,造成对冲油价上涨风险的套保合约成本高昂。但在此后,由于全球金融海啸的蔓延,致使国际油价巨幅下跌,导致公司近期燃油套期保值合约公允价值出现损失。

  但需要说明的是,套期保值的公允价值是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在财务报表中予以体现的,它会因市场波动而出现变动。其次,公告中公允价值损失是2008年10月31日对合约剩余期间可能发生的全部现金流的折现,并非现金实际损失,未来实际损失依赖于合约剩余期间的油价走势及仓位调整情况。截至2008年10月31日,公司套期保值合约尚未发生任何实际现金损失。

  证券日报:目前,国航是否已采取风险控制措施阻止浮亏进一步加剧?

  黄斌:如国际油价于套期保值合约剩余期间继续保持低位,则国航将可通过现货采购成本的节省逐步弥补套期保值合约带来的损失。

  综合来看,油价下降对公司整体的经营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对于套期保值合约目前已经反映出来的公允价值损失,公司正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和控制风险。

  证券日报:此套保合约期限最长达3年,直到2011年。您预测,未来的航油走势会怎么样?

  黄斌:未来油价走势取决于诸多因素,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对此,我们会密切关注油价在未来的走势,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燃油成本的控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