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3日至1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组织的黑龙江大豆玉米考察团对黑龙江进行了为期6天的实际考察,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大豆玉米的种植面积、种植成本、生长状况以及当期的贸易状况4个部分。考察分东西两线进行,覆盖了黑龙江主要大豆玉米种植带。 一、种植面积 黑龙江土地一部分归属农垦系统,另一部分则属地方农民所有。从实地调查情况来看,无论是农场还是地方农民,今年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但是从地域分布来看,种植面积出现大幅变动的地区应主要集中于第三与第四积温带附近,尤其是三四积温带交界附近是本年度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长的主要来源。地方农民种植面积变化受到较大限制,而农场大豆玉米面积变动幅度远高于地方农民部分。 地方农民种植区域,近年来大豆种植面积已经得到充分的压缩,可向玉米种植转移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另外,由于种植玉米需要人工较多,而近几年农村适龄劳动力流失十分严重,限制了地方改种玉米的可能。总体看,地方农民种植的土地中玉米种植面积增幅应在10%—15%,大豆减幅则与之相等或略高2—3个百分点。而农场方面,由于投入充足、管理科学,虽然西部两大管局多处于四五积温带,甚至部分农场在第六积温带范围内,但早熟品种的引进抵消了积温不足的影响,进一步削弱了气候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 从各方面得到的数据看,黑龙江地区农垦系统2011年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不容质疑,尤其是近年来由于黑龙江政府强力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农业主管机关更倾向于种植产量较高的作物品种,在控制力度较强的农场,政策因素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本次考察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沿途调查的农场,单产较低的大豆种植面积大幅下降,而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则大幅增加,由于地域条件的限制,西部地区农场更多地增加玉米种植面积,而东部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则出现大幅增长。结合本次调查数据,再考虑到黑龙江农场种植面积在全省中的比重,我们预计黑龙江地方加农场的玉米面积增幅应在15%—20%之间,而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幅度应在 20%—30%之间。 二、种植成本 受去年历史罕见的丰产高价行情影响,在种植成本中占据很大比重的地租今年出现大幅增长,平均涨幅在20%—30%之间,而其他组成部分也都有所增长。种子方面,玉米增幅高于大豆,但其在总成本中占据比重较小;化肥与农药与去年相比则基本保持平稳,仅尿素价格略有上涨;机耕方面由于柴油价格上涨,费用也略有增加;人工费用方面增长幅度较大。总的来看,种植成本大概比去年增加15%— 20%。考虑到去年的丰产高价几率较为罕见,如果今年作物产量与价格任一环节出现滑坡,种植收益都会出现明显缩水。 三、生长状况 实地测量数据对比显示,今年大豆、玉米出苗正常,但由于5月份出现持续阴雨天气,积温不足使得大豆玉米生长缓慢。从测量的数据看,多数地区大豆株高不超过 15CM。目前阶段,大豆生长应该已经完成大三叶,在进行第四叶生长阶段,但实际第三叶尚未完全展开,较正常生长推迟7—10天左右。考察队仅在九三管局所属农场发现大豆生长高度正常。 但考察团在农科院与专业大豆研究员交流时了解到,目前的作物长势依然属于正常水平,只要后期雨水光照充足,产量就不会受到明显影响。总体来看,黑龙江大豆玉米生长尚属正常,西部地区长势略好,农场继续保持对地方管理种植优势。 四、贸易状态 从调查情况看,库存方面,无论是地方农民还是规模较大的农场,2010年度产大豆玉米基本已经销售完毕,所剩比例应在10%—15%之间。贸易环节库存则处于正常水平,贸易市场与往年相比交易较为活跃,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价格快速上升,最近一个月商品豆现货收购价上涨240元/吨,二是收购量较大。目前现货贸易市场收购的多是商品豆、芽豆等食用大豆,油豆收购数量相对有限,这主要是由于地方油厂收购积极性相对受到一定限制,压榨利润的缩水限制了当地油厂压榨意愿。从当前的现货市场分析,大豆价格上涨对消化黑龙江大豆有较大帮助,从前两年的经验来看,在现货价格超出收购政策价较多时,无论是油豆还是食用豆,贸易收购均较为积极,而持平或过低,现货收购市场就会受到严重抑制。 考察队调研发现,当地较大的油脂压榨厂停机较为普遍,只有少部分油厂选择开工,主要为摊薄成本。以东线的佳木斯吉田油脂厂这例,它产能是900吨/天,现在开工700吨/天。油粕胀库情况也比较普遍,一方面反映现货销售疲软,对短期油粕造成压力,另一方面,油厂提高开工还是基于看好后期走势。油厂目前关心的是宏观紧缩政策是否会延续,这是目前压制油粕价格走强的最重要宏观因素。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