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农产品市场走势分化明显,前期同涨同跌的现象没有出现,美元宽幅震荡使得各品种进入了各自基本面的炒作当中。 玉米、大豆、小麦等谷类品种走势疲软,而软商品白糖异军突起,成为农产品市场中的明星品种。 玉米拖累市场 白糖一枝独秀 最近农产品期货走势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化明显,除了白糖大幅走高外,其他农产品普遍下跌。 金鹏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石宇认为,近期在分化的农产品走势中白糖一枝独秀,在整体商品走势不好的情况下,白糖仍然大幅度走高,白糖1201合约从6400元一路上行至7000元左右,上涨幅度高达10%。在白糖大幅度上行的同时,其他农产品普遍下跌,如玉米、豆类、早籼稻等。近期玉米的下跌幅度较大,从2400下跌至2300以下,下跌幅度达5%。 冠通期货分析师王佳博表示,农产品市场走势前期同涨同跌的现象没有出现,这是引发前期市场同步性的主导因素发生了变化,美元宽幅震荡形成了三角形整理形态使得各品种进入了各自基本面的炒作当中,在其他品种疲软的情况下,软商品白糖成为农产品市场中的明星品种。 石宇表示,近期国内逐渐步入夏季白糖消费旺季,白糖需求强劲增长,5、6月份白糖的产销数据都比预期的要好。因此近期白糖不断上涨。4月份,我国本年度白糖产量就已经确定为1045万吨,下半年白糖的走势主要取决于白糖的需求。 农产品现货市场中,供求关系最为紧张的就是白糖,石宇介绍说,白糖产量已经确定为1045万吨,需求为1400万吨左右,产需缺口为150万吨左右。如果加上国家储备和进口糖刚刚够满足国内的需求,但是国家储备的释放和进口糖到港需要时间,因此目前现货供求较为紧张,现货价格从2月份以来一直处于7000元以上的高位。 而其他农产品现货供需都宽松许多,棉花价格连续下跌,纺织厂商大多不敢接货,成交量非常低迷,价格也比较低,在23000元左右。大豆和玉米等粮食作物现货供应充足,价格最近追随期货价格小幅下跌。 王佳博认为,国内白糖市场受到季节性的消费提振近期再次成为农产品市场的明星品种,虽然发改委意图通过抛储抑制糖价,但抛储均价的大幅提高再次引发了资金的热情,在7月6日进行的2010/2011榨季第6次国储糖抛售中,“抢糖”的现象再次出现,成交均价7357元/吨也是本榨季抛储的第二高价,这一价格即高于目前广西的现货价,也远高于当前的郑糖主力合约价格,市场后期的看涨预期仍然强烈。 此外,他还认为,谷类市场的走弱源自玉米品种的拖累,由于2010/2011年度国内大豆大面积改种,使得国内玉米播种面积大幅增加10%—20%左右,此外美国取消玉米乙醇补贴是引发国际玉米价格快速走低的主要原因,所以尽管国内玉米现货受到新粮上市的余粮不足支撑,但两重利空因素叠加了今年大幅增加进口后内外盘联动增强使得国内玉米期货价格跟随外盘大幅回落,而玉米的走弱也压制了豆类市场的表现。 玉米大豆“抢地” 或携手发动行情 近期豆类和玉米等农产品逐渐走低,农产品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石宇认为,其主要原因是6月30日,美国农业部发布的美国作物种植面积报告和谷物库存报告,该报告显示玉米:2011年度美国玉米种植意向预估为9230万英亩,比上一个年度增长5个百分点,是美国自1944年以来第二高的玉米种植面积,仅次于2007年的9350万英亩。另外美国大豆库存为6190万蒲式耳,同比增加8%。小麦的种植面积和库存也相应有所增加。 由于超出市场预计,市场对报告的反应比较激烈,美国大部分农产品纷纷大幅下挫,玉米、小麦合约当天下跌幅度接近10%。受外盘影响,国内农产品也相应逐步下跌,小麦、早籼稻等受外盘影响较小的品种下跌幅度不大,而玉米则跌幅较深。 王佳博认为,后期豆类与白糖或许将成为发动行情的主力,鉴于中美共同面临的玉米大豆抢地现象,市场对于下一年度大豆产量问题产生了担忧,而USDA的7月报告中也将美国2010/2011年度大豆播种面积下调至7520万英亩,年比下降4%,在前期大商所组织的黑龙江大豆考察中,也将黑龙江大豆播种面积调整为下降30%以上,在消化了周边市场利空的阴霾后豆类的投资机会就会有所凸显。 石宇也认为,尽管近期农产品走势较为疲软,但是对于后市并不用太悲观。近期受国家调控政策和外盘的影响,国内玉米、大豆等品种下跌。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玉米和大豆的需求同样强劲,这对未来的价格均有提升作用,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今年国内的大豆减产幅度可能超过30%,这对大豆也起到支撑作用。而受到大豆玉米比价关系的影响,豆类价格走强也将带动玉米价格走强。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