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以来,沪铅便呈震荡反弹走势,业内人士认为沪铅的大幅上涨主要受到全国各地环保整顿及涉铅企业停产及搬迁的影响。 连续爆发的血铅事件终于引起主管部门的关注。近期,国务院展开针对重金属污染行业的整治行动,涉铅企业的整顿拉开帷幕。 双重重压 位于安徽太和县的肖口工业园即将迎来一次大“手术”,该工业园的两家大型铅企大华集团和顺达集团将被迫搬迁至太和县另一家符合环保标准的工业园。业内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两家铅企的搬迁方案已经敲定,在新的工业园内,新厂房正在建设中。 距离居民区最少500米远的防护距离,这条此次环保风暴针对重金属污染企业给出的“死规定”,让很多建在居民区附近的铅企都面临同一个难题,搬迁还是关门? “问题就在目前铅企的正常利润率在3%左右,如果将环保设施全部上齐,那么将推高现有成本的20%,环保设施对于利润微薄的中小铅企,无疑是高不可攀的门槛”,富宝资讯网铅研究员吴相峰表示,另外,废水废渣等的排放问题,已污染的土地的处理难题也让铅企倍感头疼。 据了解,铅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制造铅酸蓄电池,而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铅粉尘以及含铅废水是造成污染最重要原因。根据今年年初出台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铅酸蓄电池行业已经成为治理污染的头号靶子。 “很多企业实际面临灭顶之灾,即使幸存的企业也会面临重新选址搬迁,环保经费大幅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7月11日,工信部公布了2011年铅冶炼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 铅冶炼企业2011年需淘汰落后产能共66.1万吨,而2010年,中国精炼铅产量是422万吨,单从数据上来看,淘汰的落后产能占比去年的产量近16%。“若真实情况确实如此,必然将对中国铅产业带来巨大影响,但实际情况是,这些产能早已经被淘汰”,富宝资讯网铅研究员吴相峰表示,相对下游蓄电池企业的情况,冶炼企业情况稍好。 在环保政策与淘汰落后产能的双重压力之下,大量蓄电池生产企业开始上演倒闭潮。 作为率先接受环保风暴的浙江与广东省,当地铅企经历数月的停产之后依然处于整顿中,被关闭的中小型铅企未见复工迹象。“广东涉铅企业重镇中山市,目前当地环境部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也就是凡是离居民生活区不足500米远的企业一律关停,政府已经放出话来,准备砍掉当地22家污染严重的中小型涉铅企业,其中大多数是蓄电池生产企业”,吴相峰表示。 随后,浙江、广东地区的环保风暴开始向全国蔓延,福建、河南和四川等省的铅酸蓄电池企业也受到影响。 富宝资讯调研小组提供的数据显示,自环保风暴之后,福建、江西、山东等地的小型铅企基本被关闭,其中以福建和山东地区最为严重。“铅企里的大企业目前尚未受到停产的威胁,但是当地环保组已经基本每日入厂取样化验。中型企业面临最为尴尬的位置,一方面环保压力较重,另一方面企业停产涉及当地税收和就业,因此大都处在半生产半停工的状态”,吴相峰表示。 铅企转型 然而,更多的涉铅企业处于观望阶段。除了环保风暴刮得比较“狠”的浙江、广东、安徽和湖北等省以外,在其他省很多地区的铅企则是选择谨慎开工,或者暂时关闭,等风头过后再伺机而动。 被迫关闭显然是企业不愿意承受的代价,但整体搬迁又谈何容易。 “投资一个新的铅企,即达到环保要求的冶铅企业至少需要投资一亿到两个亿,这是最低的要求,因为土地、厂房、人工、设备等等都需要大量资金”,吴相峰表示。 在素有“蓄电池之乡”之称的浙江长兴,曾造成2009年震惊国内的长兴500名儿童集体铅中毒事件。在这里,一个小县城里集中了五十多家铅酸蓄电池企业。据了解,此次环保风暴之后,浙江长兴将只剩下不到20家大型的铅蓄电池企业,其余的全部勒令关闭或转移。 “从长兴转移出去铅厂一部分搬到了江西省,更多小型的则选择关门倒闭,或者转型做铅贸易或者干脆彻底不再从事涉铅生意”,吴相峰表示。 富宝资讯小组对浙江省近80家涉铅企业的调查统计数据表明,超过半数的受访企业表示有迁移外省的想法。但由于全国涉铅企业整顿仍然风头正盛,即使在边远地区,涉铅企业的落地也很难获得审批通过,对于小型蓄电池企业而言,搬迁梦或许难以实现。 “现在基本上国内大部分省份都将涉铅企业的审批权收回省里,或取消涉铅项目的县级项目审批权,有的干脆全省暂停审批”,北京中期期货的黄经理表示。 不过,对于大型铅企来说,这次环保风暴将是一次好的发展机会。今年6月,湖北骆驼股份开始停产,并启动了搬迁工作,将从襄阳市居民区搬至郊区。事实上据记者了解,国内大型的铅企如株冶集团,风帆股份、豫光金铅等企业大都早就进行了环保改造,即使不符合条件的,也在此次环保风暴之前就意识到危机,提前进行了整顿。 这次环保风暴将是一个好的发展机遇。“前期铅企数量多,不合格企业因没有环保成本,使得综合成本低;风暴后,使得不合格企业被淘汰,行业成本趋于一致;另外,风暴使得小企业被淘汰,它们所占的市场份额会被大企业所弥补,这样使得大企业销售情况好转”,吴相峰表示。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