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市场从来就有“铜老大”的说法,但目前的市场却明显是铝和锌唱主角。 上海锌、铝期货本周三仍延续着两个月来的加速飙升,主力合约涨幅分别达到1.6%和2.4%,收于19085元/吨和18310元/吨。二者成交量也扩大到38.5万手和39万手。且同时沪锌增仓1.9万手,持仓至39万手的一个月来新高,沪铝持仓剧增8.8万手,达到54.9万手的上市以来新高。自5月中旬以来,国内锌和铝期货价格已经反弹了17%和11%,后者昨日盘中创出2010年1月以来新高。 炒作“限产”? 长期以来领跑“有色板块”的铜期货被远远抛在后面。沪铜期价昨日仅微涨0.58%,全部合约成交只有11.4万手,连持仓都已达到成交的2.5倍。锌、铝的反超不是一日之功,去年6~11月商品市场集体反弹之时,沪锌的成交就开始井喷,从不足50万手猛增到100万~200万手的常态。铝期货的成长最为明显,该品种成交去年下半年以来多次出现20万~30万手的“间歇性”爆发,最高突破70万手。而在过去一个月,铝期货的持仓竟增加了一倍还多,按当前铝价计算,仅在昨日流入沪铝的资金就高达6.4亿以上。 在这背后,一条“重大利好”在市场中盛传,即国家叫停“23家新增铝产能”可能是沪铝格外强势的导火索。工信部早在4月20日就发布紧急遏制铝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通知,要求目前全国拟建的23个铝项目全部停止。7月13日,工信部、发改委等九部委又组成联合检查组,对10个省(区)的23个拟建铝项目进行实地检查,叫停的项目涉及新增铝产能774万吨。 然而这个消息的时间点和沪铝持仓爆发难以“无缝对接”。铝期货持仓在5~6月间还数次下滑,最低不过20多万手,只是在6月下旬才开始不断增加。且有专家指出,国内的铝产能长久以来都是“屡限屡增”,虽然如今大规模拟建产能被叫停,但在建产能的扩张仍在延续,尤其西部地区铝产能释放强劲。 “结构性”做多 “持仓暴增是单纯的资金短期行为,再说最近国际上铝的基本面也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甚至还微弱利空价格。”上海一位商品期货分析师称。国际铝业协会(IAI)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6月铝库存总量减少12.3万吨,至253.4万吨,全球多数地区铝库存增加,5月全球铝库存为265.7万吨。该机构称,全球6月铝库存较2010年同期增加28.2万吨,当时铝库存为225.2万吨,虽然6月铝库存的环比有所减少,但同比仍有所增加。 市场主力资金更像是在寻找“低洼”产品做多,并未顾及供需影响。由于美国债务谈判陷入僵局,美元走弱对内外盘金属价格提供了支撑,LME市场各金属品种价格周二普遍上涨了1%~2%。但铜价早已剑指今年2月的10000美元/吨以上的高点,而铝和锌的长期涨幅远远落后于铜。特别是铝,它一直受累于高库存,尽管LME的铝库存已比几个月前有所下降,且很多铝库存被用作质押而不能流入到下游生产。 有分析师认为,LME铝库存在5月17日触及纪录高位471万吨后持续下降到现在的437万吨,加上“美债危机”带来的系统性利好,铝等金属面临“估值修复”,而铜价走势或将受限。自2008年年末至今,铜价的上涨约达250%,锌涨幅最高时为160%,而铝最为“温柔”,只有120%。即便是在中国国内,铝、锌期货价格也还没到“透支”的地步,它们纪录高位分别远在每吨24000元和32000元以上。永安期货分析师朱世伟则表示,最近资金大举入场,惯性作用使得铝价还有上涨空间。而铜价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影响到下游采购意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暂时没有铜价继续大幅上涨的依据,可采取买铝抛铜的操作对抗回调风险。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