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8月3日报道, 对于目前糖价来说,历史高点可能将成为过去式。 作为国内一家大型食品企业采购负责人,早在2009年上半年的时候,何冰就已经抱怨当时近4000元/吨的糖价太高。两年后,他所称的“涨得太凶”的白砂糖,1吨已经达到7000多元。 进入2011年7月,糖价再次蹿升。从月初7261.54元/吨左右,到7月31日接近7700元/吨,某些地区现货价格甚至达到7900元/吨。一个月内,价格平均提高了500元/吨,创下 1995年以来的历史最高价。这个价格与2010年同期的5000元/吨相比,涨幅近50%。与2009年同期的3640元/吨相比,涨幅高达100%以上。 “企业吃不消了。”作为用糖大户之一,何冰所在的企业每年需要采购1万吨白糖。 在此情况下,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决定于8月5日投放2010/2011榨季第七批国家储备糖,数量20万吨,竞卖底价为4000元/吨。 “抛储只能使糖价稳定在这个阶段,大幅回落不太可能。”但在成都倍特期货高级分析师李攀峰看来,白糖的供需关系并不如其价格所反映的这么紧张。“白糖定价权其实是在生产企业手上。” 供求失衡下的白糖 李攀峰认为,糖价今年以来屡创新高,直接源于2010年10月开始的2010/2011榨季所爆出的减产问题。 “现在市场上缺糖,而且今年7月的产销数据又要出台了,紧张情绪更大,这段时间的糖价涨幅也就更快。”他说。 中国糖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3年白糖产量减少。本年度国内新糖产量1045.42万吨,而消费量预计在1300万吨,供需缺口近300万吨。 在广西糖网董事长胡诗科看来,在减产情况下,国内对糖需求却逐年递增,特别夏季,因为饮料等的畅销,更是用糖高峰。 白糖需求增长在最近两年尤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下游产品产量的增加,尤其是饮料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在2011年5月份就已经进入高峰生产时期,该月产量就已经超过1000万吨,2010年同期也不过802万吨。 软饮料制造业已经处于一个发展的黄金阶段,几乎每年都是两位数的增长率,高时甚至可达20%以上。 除去饮料制造业,饼干、糕点与糖果制造业也出现大幅增长。饼干、糕点与糖果2010年分别出现33%、53%与23%的增长。2009年的增长率虽然不及2010年,但也分别有21.6%、22%和19%的增长。而这种增长将会进一步增加白糖需求。 胡诗科同时表示,糖价的上涨也是伴随大米、猪肉等农产品涨价潮。以主产区广西为例,从甘蔗收购价到人工成本,近年来上涨较快。 “上个榨季(即2010/2011榨季),广西甘蔗的收购价都达到了500元/吨,挂钩糖价也近7000元/吨。而且,就算是500元/吨,农民也不愿意种了!”广西糖业协会理事长农光告诉记者。 李攀峰介绍,国内糖价高涨与近期国际糖价上涨也有关系。目前,巴西糖每吨价格已至8200元,形成了“外高内低”的格局。 高价另一面:惜售与定价权 但一路高企糖价是否完全就是紧张供求关系反映?上游生产企业对高糖价的形成也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其实,中国白糖供需缺口一直存在,也一直有进口糖作为补充。加上国家几次抛储,供需关系不像外界想象那么恐怖。”李攀峰说,“还有一个原因是,白糖定价权其实是在生产企业手上。” 李攀峰认为,白糖有着特殊商品属性:原料定价的“计划经济”色彩;产能高度的地域集中;定价能力的强化和国内产销的自循环体系。这均造成了生产企业对价格较强的掌控能力。 这种说法也得到何冰赞同。何冰告诉记者,以自己企业白糖采购地广西为例,一般而言,5-6家制糖企业都会组建联合体,“把价格控制得很死”。比如广西农垦系统内部的企业,而南宁糖业旗下拥有10多家工厂,也均通过集团统一价格对外销售。 何冰还举例称,上海烟糖旗下的东方先导糖酒有限公司,作为一家辐射全国的糖业市场网络体系,也将其上游制糖企业联合绑定,统一定价销售。资料显示,东方先导食糖年销售规模超过120万吨,占中国食糖消费市场约10%。 李攀峰表示,现在糖厂每吨糖加工利润高达1500元左右。 据南宁糖业发布的2011年中期报告显示,受益于糖价高位运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42亿元,实现营业利润1.5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71%、120.55%和100.32%。 南宁糖业白糖年产量50万吨左右,占中国白糖年产量将近5%。 据贵糖股份2010年报,在2010年食糖市场需求活跃、糖价高企的背景下,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4,974.9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73%;实现净利润9,162.99万元,比去年同期上升207.79%。 同时,面对高糖价,部分糖企还出现囤积惜售现象。南宁糖业今年一季度末存货量大幅增长,高达13.05亿元,较去年末增加357.54%,比去年同期增加276.88%。贵糖股份第一季度末该公司机制糖的存货量也比期初增加1.5亿元。 东海证券指出,糖企库存增长,主要原因是惜售。而惜售手段则进一步加剧了供需关系的紧张。 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曾赴广西约谈几大糖企,调研了解白糖上涨的原因,但发改委并未对糖价提出限价要求。 广西糖业协会理事长农光证实了这一传闻。但他表示,所谓“约谈”并不正确,应该是企业“汇报会”,共同分析下一个榨季形势。 盛宴尾声? 在糖价不断创下新高的情况下,8月5日,数量20万吨的第七批国家储备糖将被投放,以稳定糖价。但外界对此次抛储效果并不看好。 2010/2011榨季,国家已向市场投放6次储备糖,但这几次抛储却经常出现越抛越涨的现象。例如,7月6日,国储糖就曾进行第六次抛售,共向市场放糖25万吨,竞卖成交均价约7357元/吨,高于当天现货价格,达到过去两年来14次抛储的第二高位,仅次于2011年2月28日7423元/吨的抛储价,此后糖价依然狂涨,至月底已经突破每吨7600元大关。 对此,李攀峰认为,第七次抛储也仅仅是起到稳定目前价格,要达到回调的目的并不现实。但他同时认为,伴随10月新榨季即将到来,加之最近天气的改善,国内白糖将转向过剩。因此,糖价中远期会有所回落,但仍会在5500/吨-5800元/吨的区间运行。 广发期货指出,2011年6月份,白糖累计销量同比2010年6月份下降,相比2009年同期水平则下降幅度更大。究其原因,除了糖企惜售,还有就是2009~2011年糖价逐步升高挤出部分需求;同时,淀粉糖产量的增加填补了增加的部分需求。 有研究报告指出,面对高糖价,很多食品企业已经开始寻找替代品。 华中地区的食糖食品生产企业用麦芽糖浆大量替代食糖,其中糖果替代比例为50%左右,巧克力也达到40-60%,果冻几乎实现全部替代。替代品对比食糖价格优势明显。 河北沧州的一蜜枣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从两年前开始使用麦芽糖代替食糖进行生产,目前每吨麦芽糖的价格仅为2700元左右。他表示,替代原因除了因为食糖过甜不符合现代人对健康的追求外,成本控制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就此,广发期货认为,白糖供应的缺口也将部分被淀粉糖所弥补。然而,这种制约作用不至于扭转糖价的强势格局,除非白糖供求关系本身向供过于求的格局转变。这意味着白糖目前的强势格局还有可能维持,并有创新高的可能,虽然像6-7月行情那般一月内累上涨1000多元难以重演。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