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获悉,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有关部委参与起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报告以及面向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七个《规划》正陆续上报国务院,9月开始对外公布。根据规划,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四个定位为支柱产业,三个定位为先导产业。七大产业链将引领中国在未来十年进入一个新的产业周期。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将在未来几年逐渐形成和完善,对我国经济和新产业周期的形成产生积极效应。”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说,按照近几年我国GDP发展速度及规模测算,预计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约4.3万亿元,2020年将达到11.4万亿元。为实现国务院提出的上述发展目标,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1年至2015年间要实现24.1%的年均增速,2016至2020年要实现21.3%的年均增速。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新能源规划由国家能源局牵头;节能环保规划由发改委环资司牵头;新材料与生物制药规划由发改委高新司牵头;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规划由工信部牵头;新一代信息技术由工信部与发改委共同制定。科技部等有关部委也参与了规划制定。 “目前有关部委已将各自涉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内容汇总到发改委,由于总报告的制订工作仍未结束,所以总报告和七个规划公布的时间会在今年9月份。”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独家透露。 工信部有关人士最近表示,从新兴产业所处发展阶段和推进层次来看,预计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记者从有关“十二五”规划意见稿中看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规划完整、清晰,共有45个细分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十二五”规划》点出了一条长长的产业链,包括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智能终端、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和高端软件及服务器。 参与规划起草的工信部有关人士表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点子行业中,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从上游的材料、设备,到下游的电视、笔记本、手机、显示屏等市场空间巨大。手机触摸屏渗透率猛增,iPad风靡全球,iPad-LIKE平板电脑即将推出,时时处处都能感触到这个行业如火如荼的前景。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工业和建筑是我国目前能耗最为集中的两个领域,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显得非常重要。环保行业属于公用事业,政府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是核心推动力。“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额预计达3.1万亿元,环保产值有望超过2万亿元。 据透露,规划中的节能环保产业链条涵盖六大重点领域。“十二五”期间,全国新增污水配套管网建设能力20万吨,新增污水处理规模9000万吨,升级改造污水处理规模5000万吨;新增污泥日处理能力4.7万吨;新增垃圾填埋日处理能力25万吨,新增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15万吨;新增燃煤电厂脱硝设施1.8亿千瓦;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试点;支持建设一批清洁生产示范工程。 “‘十二五’规划建议从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两个角度谈及高端装备制造,这意味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伟大转变。”周子学表示。记者注意到,《规划》明确了未来高端装备制造的五大重点领域,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制造与应用、高铁及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 据透露,《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指出,未来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外包五大方面。据业内专家介绍,关于生物医药方面的发展,未来五年将主要强调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等创新型药物品种。“到2015年,百强新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销售总收入的50%;到2020年,5家企业进入世界医药百强。”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产业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王昌林表示。 根据《“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的风能、核能、太阳能等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5亿千瓦、8000万千瓦和2000万千瓦。这将为相关行业的设备和施工商带来巨大商机。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咨询部主任唐见茂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根据有关规划,新材料的应用几乎可以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奠基石。医用、环保、电子信息、建筑、化工等领域的新材料需求空间不可想象。”资料显示,“十二五”规划为新材料行业发展确定了五大方向,细分应用领域达到12个以上,涉及上市公司近百家。 据工信部的相关资料,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条上,有电池、充电站、整车生产等。国信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新兴产业的概念提出后,最先炒热且炒得最火的是新能源汽车。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