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元贬值、经济预期下行时,就是黄金迎风起舞的光荣岁月,黄金因此成为纸币价值与经济预期的明确座标。 按照目前的黄金价格衡量,目前美元贬值、经济预期下行,全球经济复苏有待时日,在复苏的过程中出现反复。从乐观的角度来说,现在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中继站;从悲观的角度说,我们有可能像上世纪70年代一样,经历长达10年的滞胀期。 纽约时间8月3日,黄金期货价格八个交易日以来第五次创下历史最高收盘价--收于1666.3美元/盎司,涨幅为1.3%,并于盘中触及1675.9美元的盘中价历史新高。次日,由于欧美股市、原油市场大跌导致投资者在黄金市场上采取获利了结操作,金价触及盘中价历史新高后快速回落,小幅收低--收于1659美元/盎司。 所有人都不看好纸币,包括纸币发行者,黄金成为无奈的替代选择。 一些央行开始购入黄金。世界黄金协会不久前公布,今年上半年,全球各大央行加大了黄金买入规模,上半年买入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今年各国央行购金203.5吨,去年同期增量为76吨。韩国、墨西哥、俄罗斯和泰国是今年的重要买家。自1988年到2010年,各国政府总体减持黄金,如今风向逆转。 私人投资者的黄金投资热情在各国央行之上。据GFMS和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2009年底,私人投资者黄金持有量慢慢超过官方持有量,2010年则占了黄金总持有量的约18.7%,而官方只占了17.4%,其中包括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对黄金的想像没有极限。8月3日,德意志银行发表大宗商品研究报告称,黄金价格在突破2000美元之前不能被视为过度上涨,“黄金刷新历史高点有两个原因,一是市场注意力从美国债务上限转向欧债危机的扩散,二是各国央行的外储多元化仍在继续”。此前的7月18日,渣打银行金属和矿物部门主管YanChen表示,“我们预计黄金价格至2014年将增至约2000美元/盎司,至2020年有可能激增至5000美元/盎司”,因中国和印度收入增加。 黄金上升,经济下行。 黄金与宏观经济强弱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黄金出现两轮明显的上涨周期,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另一次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2008年11月黄金为每盎司680美元,到2011年7月19日蹿升到1600美元以上。此前,黄金一直处于略有上涨的相对平稳阶段,从2000年的11月上升到8年后的680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3%,而在近两年半的时间里,金价年均增长40%以上。再倒推十年,当经济增长强劲时,黄金长期徘徊于谷底无法自拔。 上世纪70年代黄金之所以大幅上升,原因非常明确,经济衰退、货币宽松、负债率上升。经历两次石油危机,美日等国陷入焦头烂额的经济滞胀状态,火上浇油的是美国退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纸币脱离了黄金的束缚,贬值无极限。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的债务以惊人的速度累积,从1970年的4000亿美元,经过9年时间翻了一番后,接近1万亿美元。 黄金价格超过了所有人的想像力大幅上升。1973年金价涨过100美元/盎司大关,是官方所规定的35美元兑换价格的3倍。而1979年黄金化身成黄河鲤鱼,不停地跳跃龙门,1979年上半年金价突破360美元/盎司,之后一个个整数关口被突破。到1980年1月,金价被推上了此轮价格上涨以前的历史最高价--852美元。 当经济上升、通胀下行,金价也就随之下降。铁腕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尔在1981年将联邦基金利率抬升到了20%,1983年美国的通胀率从此前的平均10%以上迅速回落到3.2%。当衰退周期过去,经济上升、美元升值,黄金也就褪色了。 现在,全球投资者向黄金先生再次致敬。后金融危机时代,金价一路上升,最近到了狂舞阶段。从今年1月开始,黄金从每盎司1400美元左右的价格上涨,此后由于经济数据好转,略有下降,但当7月初美国经济数据再次下滑时,7月4日以后金价出现罕见的十一连阳,突破有史以来最高的1600美元。虽然从技术上来看金价有回调要求,但长期来看维持上涨格局。 虽然美债上限提高,人们却无法忘记美国乏力的经济数据,全球的通胀并没有因为欧洲、中国央行温柔的加息有所下行,与70年代相同的是,美国的债务危机超出人们的想像疯狂上升。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报告,截至今年5月16日,美国联邦政府欠债已达14.29万亿美元的法定债务上限,按照美国财政部的数据计算,当前美国联邦政府的公共债务规模已经超过GDP的90%,超过了60%的警戒线。 从2000年以来的数据看,黄金与美元指数的相关性超过70%左右,也就是说,只要美元指数下跌,金价就会上升。与此同时,只要全球经济复苏前景悲观,金价也会上升。 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美元贬值,美国经济增速远低于预期,此时,我们别无他法,只能起立,在上世纪70年代后,再一次向黄金先生致敬。 责任编辑:伍宝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