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美债危机得以解除,但美债评级引发的问题正呈现出更加复杂化的趋势,加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化及地缘冲突加剧,全球经济前景随之黯淡,市场中弥漫着强烈的避险需求。在此背景下,黄金获得了最多避险资金的青睐,从央行到ETF,从机构到个人黄金市场风起云涌。国际金价在众多避险资金的推动下屡创新高。7月间黄金出现了四十年来最长的连续11个交易日上涨走势。黄金能否承担“避险港湾”重任?是否出现泡沫化风险?后势如何发展?中国是否应增持黄金储备? 防范外储缩水,央行买金成风 数据显示,各国央行在金融危机后逐渐转换思路,争抢黄金储备,以抵御外储缩水风险。2009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年来第一次抛售黄金储备来加强融资,立刻遭到印度央行疯狂抢购。 事实上,在过去的七、八年中,黄金的供应方也产生了根本性转变。2003年,约有7%的全球黄金供应来自于各国央行,而到了2009年,该比例下降至零,表明了各国央行的「惜金」战略。即便是面临主权债务危机的美国,采取了一再提升债务上限的措施,也绝不向市场抛售黄金储备来缓解财政困境。 世界黄金协会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各央行加大了买入黄金的力度,上半年的买入量甚至超过了去年全年的购买量。研究机构GFMS的统计显示,2010年全年,各国央行累计买入了73吨黄金。而在2008年和2009年,各国央行累计净卖出黄金2350吨和340吨。 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8月2日韩国央行宣布,过去两个月买入了25吨黄金,这是该国自1998年4月以来首次买入黄金,亦令该国的外汇储备总额上升至3110.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不过,相比其它一些国家,韩国央行的黄金资产占比并不算高。在外储资产全球排名第九的日本,其外储中有3.3%、即765.2吨是黄金;外储排名全球第11的印度则持有8.7%、即557.7吨的黄金。 目前,美国是官方储备中持有黄金最多的国家,高达8133.5吨,占比达到74.7%。德国紧随其后,持有3401吨的黄金,占其储备资产的71.7%。墨西哥央行今年第一季度购买近100吨黄金,相当于该国国际储备的4%,创下近年来各国央行黄金交易规模之最。而IMF也在去年年底中止了持续一年的黄金资产减持。 这些举动,恰好印证了凯恩斯的观点: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虽然黄金称霸货币市场的时代早已远去,但黄金储备在如今金融动荡的关键时期,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稳定器作用。 全球经济数据不振,黄金需求大增 尽管美债上限危机在最后关头毫无悬念地化解,但欠佳的经济数据又引发美股出现今年罕见的连续下跌走势,拖累全球资本市场一片惨绿。上周四,美国股市再度暴跌,道琼斯指数收盘狂跌逾512点,并拖累内地A股市场周五大跌。 有分析人士指,市场对美国经济可能再次陷入衰退而产生恐慌。最近连续低于预期的经济数据,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经济增长的干扰,人为造成的美国债务上限危机,使得资金不断从股市撤离。 市场除对美国经济前景担忧外,还对欧债危机的最新进展甚为关注。8月2日,意大利和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触及欧元诞生以来新高,两国融资成本上升。国债收益率的大幅上涨引发市场大幅波动,欧债问题继续成为炒作热点。与此同时,数据显示,新兴市场经济体大多深陷紧缩政策应对通货膨胀的漩涡中,全球经济增长的脆弱性风险逐步上升,经济不确定性担忧剧增。 在此背景下,黄金市场成为全球央行和热钱寻求避险的“诺亚方舟”,黄金的投资需求大幅上涨。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全球黄金需求总量达981.3吨,同比增长11%。世界黄金协会在7月14日一份报告中称,2011年上半年全球央行黄金购买量超过2010年全年水平。巴莱克资本的研究显示,各类黄金ETF基金的总持仓量今年出现了爆发性增长,就连一些以前不怎么投资黄金的偏股型基金,也开始投资黄金,建立黄金头寸。 中证期货分析师指出,从国内市场看,今年以来,不断有资金从农产品、贵金属、能源市场撤出,转而投向黄金市场。“据我了解,国内有很多用户已在国际上持续性买入黄金。尽管金价近期上涨较快,但从2008年至今,利润差不多只有1倍多,并不像铜和农产品价格那么离谱。“ 需求大增推动金价一路飙涨。8月4日,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价格,盘中价一度触及1684.9美元的历史新高。期货分析师表示。 冒险大过避险,中国现时不宜增持黄金 然而,外汇储备总量居全球第一的中国,其黄金储备比重却不到总资产的2%,仅1054吨,世界排名第六。尽管中国于2001年和2003年两次调整黄金储备,分别从394吨增加至500吨和600吨,但这一进程着实缓慢而保守。因此,中国的外储结构配置的不合理常遭外界诟病。批评者指出,增持黄金作为国家财富的战略储备,并未受到应有重视。 中国是否应调整外储结构,增持黄金资产?经济通通讯社研究员认为,中国应考虑在未来若干年将黄金储备增加到6000吨左右,超过意大利、法国和德国,并不断接近美国的水平。 不过,更多分析人士对此态度谨慎。分析师指出,现在这个时机增持黄金并非明智之举。”这跟20美元增加原油储备一样的道理,虽然油价涨到140多接近150,但后来一下跌倒40美元附近。黄金现在的价位已经达到了1600美元/盎司,尽管后势仍有持续上涨空间,但风险很高,现在增持黄金储备冒险大过避险。“ 分析师表示,从2004年开始,由于美元的贬值,黄金价格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增长通道,只用了7年时间便从400美元涨到如今的高位,尤其是2009年10月突破1000美元后,金价两年左右涨幅就达50%-60%。”一旦中国增加黄金储备,对全球黄金市场的影响会非常大。“分析师表示。 分析师指出,短期内中国不可能像欧美国家那样使黄金储备成为外汇储备的主要管道,但中国必须要有清晰而坚定的黄金储备战略,且迫切需要制订一个长期规划,持续增加黄金储备规模,逐步成为一个与自身经济实力相称的黄金储备大国。不仅如此,中国政府还要努力透过灵巧的政策手腕,增强在黄金价格市场上的发言权。 美元弱势未改 黄金后市看好 对于金价后势,市场分析人士大多给予乐观预测。不少期货分析师指出,在欧美经济数据明显好转之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解读为”「危机」“,避险情绪将持续高涨,导致黄金上行动力依然延续。辉立证券分析师范国和指出,国际金价不排除下半年加速上涨的可能。 对于黄金后势,恒紫金总经理认为,”这可能是今年上涨的开始,后市仍将走高。“ 五矿期货分析师金山亦指,弱势美元的趋势没有改变,会令金价继续上涨。他表示,”短期会回落到1600美元/盎司附近,然后在此平台重新拉升,近期看1800美元/盎司,也不排除上2000美元/盎司的可能。“ 各大国际分析机构也纷纷表达了对黄金长期走高的信心。全球第二大黄金生产商纽蒙特矿业首席执行官表示,通胀压力和欧美经济不确定性有望在2012年帮助金价上扬至1750美元/盎司。 市场承压无碍金价上行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美国债务危机可能达成短期妥协,但美债问题未来常态化、周期化的可能性将成为后市始终悬在投资者头上的利剑。 火烧眉毛的并不止美国,中长期来看,欧债危机似乎更是一道无解的难题。7月29日,穆迪将西班牙AA2的主权评级置于可能下调的观察名单,此外,尽管有新一轮的救助计划,希腊的经济似乎已经陷入深度衰退。 在此情况下,分析师提醒投资者,由于希腊债务问题尚未解决,欧洲银行同业市场持续收紧,而紧张局势可能会导致短期流动性枯竭,这可能将极其不利于所有资产,包括黄金。摩根士丹利发布警告称,如果市场继续承压,投资者可能会抛售黄金以筹集现金。 对此,德意志银行认为,短期而言,美国债务问题的进展可能使金价面临一波修正。”但是,我们依然预计许多自2009年起对黄金构成长期性支撑的因素依然健在。“ 美银美林公司最新报告亦指,尽管短期内市场系统性风险仍在,但投资需求已经在黄金市场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而投资买盘也在深刻影响黄金的长期供需面。未来5年投资需求有望促进金价在1500美元/盎司-2000美元/盎司内波动。 业界激辩:金价泡沫化? 对于黄金价格一路飙涨,经济学家胡祖六近日指出,金价目前飙升太快,已经”泡沫化“,不太可能持久。 市场分析人士亦认同此观点。分析师表示,从1500美元到1600美元,这一过程太快了。”可能更多还是热炒的资金放大了这部分效果。“在他看来,如果货币超发和货币贬值问题各国政府难以控制,黄金的投资还会继续增加。“因为黄金毕竟是货币的等价物,所以随着货币超发,黄金的泡沫肯定也会有,但是持续时间不会很长。现在来看已经有泡沫存在,但如果炒到1800美元甚至2000美元,危险就大了,上涨的速度过快。如果上到2000,相当于5年翻了三倍,就算再怎么样大的需求,其中肯定有泡沫存在了。” 不过,亦有分析指黄金价格受需求和基本面支撑,并无泡沫成分。”任何商品都有估值约束,黄金除外。“民生证券近期报告指出,房地产主要受购买力约束、铜和石油等大宗商品主要受工业需求约束、股票主要受内在价值的约束、债券主要受利率约束,但黄金却没有任何估值约束。因此,在供应有限,工业需求旺盛的基本面配合下,对黄金的需求将会更大。”黄金的牛市才刚刚开始,上涨空间无约束。“民生证券认为。 世界黄金协会在《十年黄金牛市分析》报告中指出,黄金价格的发展并不具备过往泡沫的统计特征。透过与石油等硬通货以及股价指数等不同系列资产的对比,该协会认为,尽管黄金价格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黄金价格依然符合长期平均水平。 责任编辑:伍宝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