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在期指中的应用研究系列 在本研究系列的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对摆动型指标大类中的ROC指标进行了研究,发现ROC指标能够有效地应对震荡市场行情。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摆动型指标中的一个经典代表——乖离率(BIAS)指标继续进行探讨。 乖离率(BIAS)指标是由移动平均原理派生出来的一种技术分析指标,主要用于测算股价在波动过程中与移动平均线的偏离程度,描述的是价格与其移动平均线之间所存在的相对距离。其理论基础在于:不论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的上方还是下方,一旦偏离移动平均线过远,则其必然会向移动平均线回归。这一点与经济学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原理有所类似。 BIAS指标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从BIAS的取值大小方面考虑。我们可以对BIAS指标设置一对固定的数值(其中一个为正值,另一个为负值)作为上下分界线,当BIAS取值超过所设置的正值时,发出卖出信号,反之,若BIAS低于所设置的负值,则发出买入信号。而这条分界线具体数值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BIAS指标选取的参数大小、使用的标的品种、该品种所处的时期和阶段。一般来说,参数N的数值越大,则设置的分界线跨度应该越大;而品种交易越活跃,则分界线跨度也越大。这个分界线的合理阀值到底是多少,业界对此也并没有一个公允的判断标准,需要投资者根据各自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运用合适的检验方法或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法则去寻找。 2.从BIAS的曲线形状方面考虑。比如,若BIAS指标出现从上到下的两个或多个下降的峰值,而此时市场价格仍在上升,则这很可能是卖出信号的指示;反之,若BIAS指标出现从下到上的两个或多个上升的谷值,而市场价格仍在下跌,则此时很可能是买入信号的指示。需要注意的是,若BIAS迅速达到近期的第一个峰值或谷值,则这往往是容易出现操作错误的时候,投资者应当特别小心。此外,还可以适当引入切线理论,将其与BIAS的曲线形状相结合,提高分析判断的准确度。 3.从两条BIAS线结合方面考虑。我们可以将BIAS(N)作为短期曲线,并通过M期移动平均的方法构造出BIASMA(M)作为长期曲线。则当BIAS曲线在低位由下向上穿过BIASMA曲线,即金叉出现时,发出买入信号;BIAS曲线在高位由上向下穿过BIASMA曲线,即死叉出现时,发出卖出信号。显然,这两条曲线的参数取值(即N和M的取值)是否合适,将对最终的分析结果和判断准确度起到最关键的作用。因而,下面我们将对该问题作重点探讨,并试图寻找出效果较优的参数设置,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根据上文所述,我们根据BIAS和BIASMA两条曲线构建了一个交易策略:当金叉出现时,进场做多;直至死叉出现时,则进场做空。为了寻找出表现较具稳定性的参数组合,我们将上证指数1996—2010年中每一年的数据看做一个独立的样本检验区间,进而根据各种参数组合在此15年中每年的表现计算出各自的最终综合得分,以此作为其择时能力优劣的排序依据。通过这种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寻找出在每一年中都能取得稳定而且优良表现的指标参数,避免受到某一年中出现极端情况的影响。 我们将BIAS曲线的参数记为N,BIASMA曲线的参数记为M。我们共选取了由N和M组成的1711种参数组合,最终经过检验与分析,将表现较优的几个参数组合列示在表1中。其中,左边一列的指标参数主要适用于捕捉时间跨度较长的中长期市场行情,而右边一列则可以用于辅助进行短期的市场择时。投资者在实践中通过将多种指标结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最终的交易结果。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