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你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更多地是时间概念,还是空间概念? 我想几乎所有人对世界的感受都是空间概念的,而且绝大部分人甚至不理解时间概念世界的存在,因为时间虽然确实存在,但没有人看到过,也没有人触摸过。钟表只是在记录时间,而不是时间本身。 但时间和空间一样,是宇宙的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组成部分,没有了时间的宇宙将是销亡的宇宙,没有了时间的生命将是是死亡的躯体。 其实,世界是由空间组成的,同时也是由时间组成的,两者密不可分。我还认为,空间诞生于时间,空间和时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中国最伟大著作,不是《论语》也不是《春秋》,而是《道德经》。孔子是人间的大儒是大圣人,他更接近于人,因此更容易被人们爱戴和传诵。而老子则是人间最接近神的人,他甚至“远离”了人,因此他不太容易被人们完全理解,但他所揭示的知识和道理,则更接近宇宙真理。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用这句话来解释宇宙的时空关系最为恰当。空间是看得到、摸得着的,也是能够通过改造变成其他形态或功能的,而时间则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我们能够100%确定时间的存在,但却无法确定它在哪里,它长什么样。 空间是“有”,时间是“无”。 “天下万物生于有”,高山、河流、树木、房屋、汽车、飞机、手机、茶杯,世上万物,即任何一个空间存在,都是由其他形式的空间存在组合而成或改造而成。 “有生于无”,而空间则由时间创造,宇宙空间产生于时间,并在时间中膨胀。被人类利用的任何空间,也需要人类的时间付出。改造空间需要消耗时间、空间的利用价值在于人类劳动时间的付出,空间的财富价值在于人类劳动时间的堆积。 万物生于有,是空间变化、空间组合、空间改造层面。沧海经历亿万年可能会变成桑田,铁矿石经过提炼可以生成生铁,钢铁经过加工可以成为大量为人类所用的物品。 有生于无,是空间源于时间、时间创造空间层面。宇宙的本源是时间,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在时间中诞生、变化和消亡;人类的价值是时间,人类想要利用任何空间,想要创造任何财富,都需要付出时间,而融入了人类时间的物品就会具有财富价值。 不管是整个宇宙,还是每一个人,本来都是“没有”的,“人”这个“物”是从“有”中诞生的,而“宇宙”这个“有”是从“无”中诞生的。 时间创造空间,空间生于时间。宇宙空间本身就是时间的产物,宇宙中万事万物要么是时间的产物,要么是原有空间改造之后的产物。 人类趋之若鹜的“财富”,从表现形式来说,是空间的一部分。所谓的财富,其实就是对当下的人类有用的物质空间,如果是无用的,则称不上财富,只有被发现、被运输、被改造或被变换之后,只有融入了人类的劳动时间之后,能被人类当下使用或以后使用的物质空间,才是财富。 财富分为实物财富和虚拟财富,实物财富如房子、车子、原油、粮食,他们本是就以空间形态存在;虚拟财富一般体现为思想、技术、服务、文化、语言、经验等,虚拟的事物必须具有转化为实物财富,或是提高生产实物财富效率的功能,才具备财富价值。虚拟财富转变为物质财富的预期越高,虚拟财富能够促进实物财富生产效率越高,那么这一虚拟财富就越有价值。实际上,虚拟财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属性,但其最终价值还是要以空间财富来体现,因此在本书中,我们把财富都归结为物质空间的一部分。 财富生于有,生于其他物质空间的变化、组合或改造。比如房子是钢筋、水泥、玻璃、砖瓦等组成的。 财富的价值生于无,财富是人类用时间创造的。人类用时间使得物质的存在形式或使用功能发生变化、组合、改造,从而使物质具有了财富价值,即拥有了被人类认同的使用价值。 财富必然生于人类的时间付出,只有凝聚了人类时间的物质,才是对人类有价值的物质,才是具有财富属性的物质,才能被人类称为财富。如果脱离了人类的时间付出,任何物质都不具备财富价值。 时间与空间的互相转化 原本,人们对能量和质量之间关系的理解是表面化的。质量附着于物质,是物质的直接组成,是可以触摸和精确的测量的,而能量则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是产生的,能量以热能、电能、势能、动能等形式存在,能量不太好触摸、不太好储存、不太好测量。不同的能量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比如动能和势能的转换,电能和热能的转换。 能量可以附着于有质量的物体上,有质量的物体也可能产生能量、利用能量、消耗能量。但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直接转换关系,我们一直没有发现。直到爱因斯坦用狭义相对论揭示,我们才恍然大悟。 如今,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已经被人类用到了极致,原油、煤炭、天燃气等矿物能源中储藏的能量,如今正为我们的发电厂发电,正为我们的汽车提供动力,正为我们的家庭和城市带来温暖和光明。只不过,能量在相互转换过程中,在被人类利用的过程中,“熵”不可避免,并且越积越多,使得可利用的能源原来越少,也使得承载了过多的“熵”的地球越来越不安定。 理论上,只要能创造适当的转换环境,所有的物质都能实现质能转换。当然,特殊物质的质能转换人类也已经初步掌握,人类开始模仿太阳的工作原理,使用起了核能,一方面是军事用的核弹,另一方面是民用的核能发电。只不过上帝对人类掌握质能转换的奥秘似乎依然有些不乐意,导致人类对核能的利用总体上来说是害己的。现在多个国家都有了核武器,并且都可以把地球干掉若干次,恐怖的核平衡万一哪天不平衡了,地球岂不是危险;另外日本的核泄漏事件也是证明了,人类对核能的利用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付出的代价是极大的。 在可用能源越来越稀缺的时代,人类在质能转换这个领域的探寻,能否安全地更进一步呢?可能谁也给不出答案。 质能转换,已经动了上帝的奶酪,时空转换,则更是如此。只不过质能转换利用好了,能为人类带来极大的价值,而时空转换利用好了,给人类带来的价值更加不可估量,甚至可以脱胎换骨。 物质和能量可以互相转换,时间和空间也可以互相转换,而且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原理可能类似于物质与能量的转换原理。物质在恰当的环境下可以转变成能量,能量也可以在恰当的环境下返回成物质;同样道理,时间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变成空间,空间也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返回成时间。 当物质转变成能量时,一点点物质的消耗,就能产生巨大的能量。物质转变成能量的乘数是一个超大的数,爱因斯坦发现了这个数,那是光速的平方,即E=MC2。我认为时间变成空间时,一点点时间也能产生巨大的空间,时间转变成空间的乘数可能也是一个超大的数,这个数可能和光速同级;当然,也可能很多时间才能产生一点点空间,这个乘数可能是一个很小的数,这个数可能类似光速的倒数。 宇宙大爆炸假说的正确性 宇宙大爆炸(Big Bang)是一种学说,认为宇宙的初始状态是一个点,这个点密度极大,温度极高,汇聚超级庞大的能量,然后发生了巨大的爆炸,据科学家推测的结果,大爆炸大约发生在133-139亿年前,大爆炸发生后,物质不断向外膨胀,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同时,科学家还可以证明,目前的宇宙仍然处在膨胀之中。 宇宙大爆炸说起来只是一个设想,一种假说,但我认为它是正确的。因为宇宙的时空转换原理也能证明大爆炸学说。 在时空转换原理之下,宇宙原本的空间应该是零,而时间是极其庞大的,突然,在适合的条件下,大爆炸发生了,就在大爆炸这个节点,宇宙的时间开始逐步转化为空间,随着空间的变多,宇宙开始膨胀。宇宙的时间不断地转化为空间,宇宙的空间越来越多,而时间则越来越少,如今,这种转化依然在持续当中。 最终整个宇宙会可能因为获得太多的空间而失去所有的时间,那时,整个宇宙会因为时间的消亡而死亡,变成只有空间没有时间、不再膨胀的“场”,它必须把空间重新转化为时间,才能获得重生。(就像一个人的躯体脱离了时间,就是死亡) 另外,宇宙应不止一个,若干个宇宙在一个更大“宇宙”中共存,不同的宇宙可能会相互牵制、相互影响。可能一个宇宙在膨胀的过程中,另一个宇宙才刚刚爆炸。 时间、空间、能量 三者是守恒的 在质能转换原理和时空转换原理共同作用之下,时间、空间、能量,这三者是总体守恒的。时间转变为物质空间,物质空间再转变为能量,或者反过来也可以。时间可以通过物质空间这一中间态转变为能量,能量也可以通过物质空间这一中间态转变为时间。 也就是说,宇宙包含了三种“素材”,时间、物质空间和能量,这三者相互之间此消彼长,整体守恒,总量为一个定量,这个定量不变。 我认为,统治宇宙的应该是时间和能量,而不是物质空间,因为物质空间只不过是时间和能量相互转换的介质和中间过程。当然,空间是最具可塑性的,空间的存在和变化,是时间和能量“思维”的变化所引起的。(这和“人”差不多,人的身体只不是是“精神”和“思想”的载体,人的身体的存在和行动,只不过是为了完成“精神”和“思想”的变化。) 因为时间和能量可以通过物质空间相互转换,又因为时间和能量都不像物质空间那样具有实在形态,而是具有虚无效应,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能量具有时间效应,同样,时间也具有能量效应,甚至时间和能量还有可能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 另外,我还认为,神以相对无限的时间和能量存在,空间对神来说意义不大,神可以变换出任何想要的空间形态,也可以以任何空间形态存在。而人则是以极其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存在,对人来说,时间的意义最大,空间也有较大意义。 对神来说,它能够完全掌控时间、能量和空间,对人来说,能够触摸和改造空间,只能利用能量、能够转换能量、较难触摸能量,无法触摸时间、无法改造时间、无法深刻理解时间。 人是存在的,神也是存在的。只不过,神以时间和能量的形式存在,人以空间和时间的形式存在,人又无法触摸时间,只能有限触摸能量,因此,人与神虽然共存,却很难互动。本质上人的一切都被神所知,神的一点点奥秘,人都很难发现。 人是有限的,神是无限的,人不能因为自己的有限而否定无限。 黑洞是时空转换器,人体也是时空转换机器 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出自上帝之手,不过上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吝啬,他还为我们制造了时空转换机器。 在宇宙中,黑洞就是狭义的时空转换机器。(黑洞-black hole,定义:由一个只允许外部物质和辐射进入而不允许物质和辐射从中逃离的边界即视界event horizon所规定的时空区域。) 黑洞吸收一切物质,把空间凝聚、消耗,进而在局部转换出时间。如果我们有幸能到达黑洞内部,并且有幸存活下来,那么我们获得的时间将是千年、万年、甚至亿年。而如果我们更有幸能够再次走出黑洞,则会看到宇宙的巨大变化,可能星系的格局已经改变,太阳可能已经衰老,地球可能已经不复存在,而人类可能已经进化并在另外的星球上繁衍(当然,人类也可能已经灭亡)。 如果我们能够在可触达的地方找到像黑洞这样的时空转换机器,或者能够发明时空转换机器,就可以实现时空的转换,就像我们可以实现质能的转换一样。 如果说黑洞属于狭义的时空转换机器,那么“人体”则属于广义的时空转换机器。即人体具备广义的时空转换功能。 人的时空转换,体现在三个方面: 1、人体的成长和衰老 2、生命状态的持续和能量的消耗 3、财富的获得和消费 1、人体的成长和衰老。每个人诞生于一个受精卵,空间微乎其微,时间很多,通过九个月时间的孕育,即消耗九个月时间,得以长成一个婴儿的空间。出生的时候,婴儿拥有一辈子的时间,大约有七八十年,其“空间”还是很小,只有六七斤重。人在长大的时候,其实就是时间转换为空间,消耗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得到一个成熟的身体。若干年后,人又开始衰老,这时人体空间被消耗,以此换取更多的时间,最后人体空间被消耗得无法正常工作,也就无法换取更多的时间,这就是人的死亡,即时间的终结。 2、生命状态的持续和能量的消耗。人体的运作,即生命状态的持续,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的获得,需要通过饮食。人吃下有营养的物质(空间),转换出一部分能量,消耗一部分能量,进而维持身体的运作。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为了生命时间的持续,都要消耗很多能量,即要吃掉很多营养物质。从广义上说,人体实现了能量、物质、时间的相互转换。 3、财富的获得和消费。人想要物质财富,就要用时间去兑换,人消费财富,则可以获得享受的时间或相对自由的时间。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占有的空间,他的房子、车子、办公室、头等舱等等,都是用劳动时间去换取的。一般而言,一个人拥有的物质财富越多,属于他自己的时间就越少,因为时间都用来兑换财富了。当然,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用别人的时间去换取物质财富,而这种例外已经被很多人利用,并成为社会的机制、游戏规则和法律条款。 对人类来说,时间可以换取财富,财富同样可以换取时间。就看我们想要的是时间还是财富。如果你要买第二、第三套房子,那必须要用很多时间去兑换,如果想通了,不要了,这这些时间就被解放出来,变成了自由时间,属于你自己了。 其实,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目前拥有的空间财富全部放弃,或放弃很大一部分不必要的空间财富,他就能获得很多的自由时间,这就是个人的时空转换,也是生命的高级意义所在。 过去是不可改变的,但未来可以改变 黑洞这个时空机器,通过消耗空间得到时间,其实就是可以实现到达未来的效果。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和黑洞工作原理相同或接近的时空机器,或是制造一个类似黑洞的时空机器, 我们就可以到达未来。 在时空转换原理中,时间转换成空间,空间会变大、变多,空间转换成时间,则时间变得更多,这更多的时间是未来的时间,即空间的消耗只能转变出未来的时间,而不是过去的时间。过去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我们无法在收回,就像用掉的东西已经用掉了,我们可以再生产一个新的,但用过的那个已经回不来了。 因此,在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当人类找到或制造出时空机器时,对活在那时的人来说,去未来是可能的,但回到过去是不可能的。另外,一旦到达未来之后,想要重新回到现在也是不可能的,现在,对未来来说,就是过去。 所以对当下的人和社会来说,过去是不可改变的,但未来可以改变,未来可以有很多种可能,就看当下的我们如何作为。 个人的未来,充满着无数的变数,你总想让未来往好的方向变化而不是坏的方向变化。虽然,未来不能完全预知,但你当下的行为可以改变未来的结果,你可以用现在的时间和财富去规划和运作,从而使你的未来向好的方向发展,向你预期的方向发展。 同样,人类的未来,也充满着无数的变数,我们总想让这个未来有利于整个人类,而不是让人类趋于痛苦或灭亡。虽然,人类的未来还有很多不确定,但未来也依赖于现在,依赖于现在全人类的行为,我们不同的行为会形成不同的未来,我们必须约束现在的行为,否则未来可能会非常恶劣,而一旦恶劣的未来达到就不可返回了,所以当下的行为非常重要。 《时间财富》作者沈良:期货中国网www.7hcn.com总编 期货中国网-股指期货/商品期货投资自由之路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