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随着国际航油期货价格持续处于低位,瑞银在1月13日指出,东航先前获得的70亿元注资仅能覆盖其2008年的燃油对冲亏损,无法强化其资产负债表。 东航的套保操作 东方航空公司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已有多年历史,早在2001年公司就开始利用利率互换、货币互换、远期外汇交易等国内都还不太熟悉的金融衍生品工具规避外汇和利率风险,并一直坚持至今。东航利用燃油期权规避航空燃料油价格波动风险的套期保值业务始于2003年,详细披露从2006年开始。直到2008年6月份之前,其燃油套期保值业务头寸一直都有盈利。 但是,2008年7月受多方面不利消息影响,油价一路暴跌。与此对应,国际航协统计全球航空煤油平均销售价格下降35%。油价的下跌必然导致航空公司燃油套保头寸亏损。国际航协报告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全球航空业净亏损升至40亿美元,部分原因在于第二季度的套期保值导致第三和第四季度亏损,如美国航空公司三季度亏损8.65亿美元,其中燃油对冲亏损占4.88亿美元;套保规模较小的美国大陆航空公司三季度已确认有6300万美元的燃油对冲损失。 令人疑惑的是,国内航空公司套保规模普遍较小,遭受的损失却不比国外航空公司小。东航公告显示,东航2008年全年航油套期保值公允价值损失可能高达62亿元。套期保值的目的是规避风险,为何招来“巨亏”之祸呢?这需要详细分析东航在航空燃油上的套期保值策略。 期货实战专家郑强为记者分析到,在东航签订的期权合约组合中,主要包括三种期权买卖:买入看涨期权,即东航以比较高的约定价(如半年报中提到的每桶150美元)在未来规定的时间从对手方买定量的油,行权日时东航有权选择是否购买,对手方必须接受;卖出看跌期权,即东航以较低的约定价(如半年报中提到的每桶62.35美元)在未来规定的时间从对手方买定量的油,不过行权日时对手方有权选择是否卖油,东航必须接受;卖出看涨期权,即东航以更高的约定价(如半年报中提到的每桶200美元)在未来规定的时间向对手方卖定量的油,行权日时对手方有权选择是否买油,东航必须接受。 显然,东航签订的这一套套期保值协议,买方和卖方的权利不对等。 首先,协议双方买入和卖出的原油数量是不同的,东航行权需买入的航油数量为378万桶/年,而协议对方的买卖数量最多为100万桶/年。 其次,如果油价上涨,买方会支付一定金额给东航,东航可以获得一笔权利金,但对方是否会行权却不由东航决定。当油价大幅下跌小于62.35美元/桶时或暴涨高于200美元/桶时,对手方行使权利,以高价卖给东航,东航基本没有主动权。同时,在这套套期保值协议中,东航锁定的航油成本价在72.35—150美元/桶,收益最多为18900万元,而风险是无限的。 很显然,东航签订的这一系列协议不是套保而是“对赌”,东航“赌”的是油价不会跌破62.35美元/桶或不会高过200美元/桶。东航从事燃油套保的相关人士认为,当初签订合约组合的初衷主要是为了平衡可能造成的权利金损失,但面对如此明显的风险敞口,亏损的可能性远大于盈利的可能性。 2008年7月之后,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航空业出现萎缩,对航空燃油的需求出现下滑,本应对航油套期保值头寸进行减仓,但东航签订的这份协议还有长达3年才到期,不能根据市场行情立即处理头寸,造成了该公司目前套保头寸的巨大亏损,这显然不仅仅是套期保值造成的。 套期保值的目的是规避风险,降低不利价格波动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2008年的金融风暴中期货市场风云突变,参与套期保值的企业在期货头寸上可能出现浮亏是完全正常的,但坚持套期保值的企业在期货头寸上是不可能出现巨额亏损的。美国航空公司2008年三季度亏损8.65亿美元,其中燃油对冲亏损占4.88亿美元,套保规模较小的美国大陆航空公司2008年三季度也确认有6300万美元的燃料对冲损失,尽管头寸出现了浮亏,但都不致于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而国内几家大型公司因套保出现巨亏,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不能不让人怀疑其套期保值的真实性。 考虑出售云南航空 此前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部分上海媒体报道称,东航为此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收回现金,包括减持在与中航工业合资的幸福航空中的持股,放弃正在筹建的西藏航空,并与云南省政府讨论转让东航云南分公司股权。 而在此之前的6年里,为了能拿回原云南航空(现东航云南分公司)的股权,云南政府曾经几次派谈判组到东航谈判,都吃了闭门羹。直至2008年3月31日,东航云南分公司部分航班突然集体返航事件震惊全国后,云南政府才放弃拿回云南航空的想法,选择了与海航联手成立新的云南航空公司。这次主动向云南政府投向橄榄枝,这对于东航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但东航董秘罗祝平1月13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云南分公司是东航的重要分支,没有要出售的意思,但对于是否减持在幸福航空的持股,他表示不便置评。不过上述东航内部人士则称,在2月东航可能会对外发布一系列重要举措,以应对当前的企业危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