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头条附属

再生能源事关未来产业发展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9-03-09 16:45:25 来源:新浪财经

  当全球经济面临寒冬的时候,能源对经济的掣肘就显得更加突出,因此,可再生能源也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毕竟,可再生能源代表了人类明天的希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既是人们对未来的承诺,也让人们拥有了更多的期待。

  2007年9月,中国政府出台《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种种迹象都表明,在可再生能源问题上,中国的发展是与世界是同步的。事实上,在一年一度的两会上,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都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的焦点话题。

  世界关注中国成就

  中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而不少中国企业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世界的认可。

  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在太阳能利用上,到2010年太阳能热水器安装量达到1.5亿平方米,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鼓励城市建筑和太阳能设施相结合,准备在上海、北京、广东、江苏、山东等地开展光伏屋顶计划。在太阳能资源优良的地区,推广普及太阳能热水器。开展光伏电站试点。在西藏、甘肃、内蒙古等太阳能资源丰富、利用条件好的地区,建设大型并网光伏电站。

  “十一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目标是: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解决农村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和农村生活燃料短缺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良好的政策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促进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也使得像尚德电力这样的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企业获得了世界的声誉。

  积极进行国际合作

  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上,中国还积极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在风电领域,“十一五”时期,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900万千瓦,到201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风电整机生产能力达到年产500万千瓦;小型风力发电机的使用量达到30万台,总容量达到7.5万千瓦,设备生产能力达到年产8000台。国家将重点建设30个左右1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风电场和5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做好甘肃、内蒙古和苏沪沿海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准备和建设工作。

  作为可再生、无污染的清洁能源,中国的风能资源非常丰富,约占全球风能储备的9.2%,为中国风电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风力发电市场,过去7年中,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6%。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5900兆瓦(5.9GW),排名世界第三。根据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CREIA)预测,到2015年,中国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将达到50000兆瓦(50GW)。

  未来任重道远《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0%,比2005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3亿吨标准煤。《规划》表示,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有专家分析,要如期完成“规划”中提出的“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0%”的目标任重道远。企业发展可再生能源,遇到的难处有很多,有资源本身的问题,还有市场培育、政府政策等等。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经济性的问题,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

  可喜的是,自从去年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利用有利的财税政策培育市场。有关部门正在努力做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上网电价及费用分摊有关规定、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将提出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和使用指南,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试点项目建设、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资源评价、标准制定和设备国产化等工作。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研发和设备生产等给予税收优惠支持。同时,政府明确表示将采取财政、税收、价格等综合措施和强制性的市场份额政策,并通过组织政府投资项目和特许权项目等方式,培育持续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可以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家扶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可再生能源在国内的发展将迎来最好的机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