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快讯要闻

两部委称社保卡5年内普遍加载银行卡功能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1-08-31 09:34:14 来源:京华网

昨天,国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央行的相关负责人,对围绕社会保障卡的几大热点问题进行解析。据介绍,两部委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社保卡普遍具有金融功能的目标。加载金融功能以后,现在主要用于医保结算的社保卡今后可作为银行借记卡在境内使用。

增银行借记卡功能

■功能升级

根据此前人社部和央行发布的《关于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的通知》,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主要通过在社保卡上加载银行业务应用实现。也就是说,除了作为持卡人享有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服务权益的电子凭证之外,社保卡还可作为普通银行卡使用,具有现金存取、转账、消费等金融功能,但社保卡的金融应用为人民币借记应用,目前不支持贷记功能,使用范围限于境内。

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后,将逐步把社会保险费的缴纳、就业扶持政策补贴的领取、医疗费用的支付与返还等业务都集成到社保卡加载的银行账户中办理,可依托银行遍布全国的支付结算网络,为参保人实现持卡缴费、待遇领取、费用结算支付以及异地资金划拨,极大地节约社会资源。

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后,骗保或其他违法行为会不会影响参保人的信用记录?对此,央行行长助理李东荣昨天表示,持卡人在使用社保卡或者用其办理金融业务时,如果违反了现行的征信规定,仍会被按照现行规定处理。

据介绍,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的工作推进计划是:2011年至2012年为试点阶段,2013年起全面推广,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社保卡普遍具有金融功能的目标。

目前,社保卡主要用于医保结算。未来社保卡的功能还将向哪些领域拓展?对此,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社保卡的应用范围总的考虑是“急用为先、逐步扩展”,下一步的功能拓展主要是在养老保险方面。

政府承担主要费用

■发卡成本

对于社保卡“升级”产生的成本,胡晓义表示,社保卡作为政府一项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主要费用是由政府承担的,“主要的费用不是卡本身,而是相关系统的建设维护以及人工成本。对持卡人原则上只收取工本费,就像居民身份证只收工本费一样。”

胡晓义进一步表示,社保卡发卡成本和收费都是由各省(区、市)财政部门和物价管理部门共同制定标准的,据了解,大致的工本费是20-25元。虽然有这样的标准,但许多地区在发卡过程中减免了费用。

造假的可能性极低

■安全性

李东荣昨天在发布会上表示,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社保卡造假的可能性极低。因为社保卡采用了密码算法和芯片技术,有很严格的密钥管理体系和审批程序。

李东荣提醒社保卡持卡人,最近已经发现了一些利用社保卡来违法犯罪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不法分子向人租借社保卡,拿一堆社保卡到医院或者药店买药,然后倒卖药品,从中获利。“社保卡是国家赋予个人社会保障权益的一种载体,请大家保护好自己的权益。特别是加载金融功能之后,把社保卡借给别人就等于把自己的银行卡借给别人,对自己的权益是一种损害,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李东荣说。

目前正在努力推进

■全国通用

对于社保卡能否全国通用的问题,胡晓义表示,社保卡从设计之初就是为了全国通用的,目前人社部努力的方向是:在技术上能够提供一个支持全国流动和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的技术环境。“现在我们正在搭建覆盖全国的互通互联网络平台,而且搭建了跨地区的交换接口。”胡晓义称,但要真正实现全国异地转移接续,不仅需要技术支撑,还需要政策方面的逐步统一,所以人社部正在全力推进各项社会保险提高统筹层次和标准化建设。

>>释疑

身份证和社保卡

不会相互取代

按照《社会保险法》的有关规定,社会保障号码采用公民身份号码。那么,未来社保卡和身份证是否有融合在一起的趋势?对此,胡晓义明确表示,目前来看,二者不太可能相互取代。

胡晓义说,居民身份证的登记规定了9个项目,分别是: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照片、证件有效期、发证机关,这些都是固定的信息。身份证的功能定位主要是社会管理,不太可能提供非常广泛的公共服务,不可能登记大量的动态信息。而社保卡的芯片容量成倍于居民身份证,除了基本信息之外,还记录了大量动态信息,包括每一次缴费、每一次领取待遇、每一次就医的资金支付等。

另外,《居民身份证法》规定,16岁以下居民不强制领取身份证。然而,16岁以下公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却需要有一定的载体来支撑,以北京为例,所有中小学生都有社保卡。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