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棉市完成平稳过渡 刚刚过去的2010-2011棉季,皮棉价格暴涨暴跌给整个棉花产业链带来较大的考验,而导致棉价暴涨暴跌的因素中,部分已经逐渐消退或受到限制,比如资金炒作等,但对于棉市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供需结构,却跟随着时间一起过度到了新一棉季。 追溯到新旧棉季更替的时期,虽然供需矛盾依旧存在,但新棉尚未上市、陈棉合适资源相对有限,加之传统“金九银十”季节到来,以及国家收储预期较为良好,部分纱厂开始适度补仓,使得棉市出现了整体稳定、局部活跃的局面;9月份新一棉季得以延续,并且在加工厂集中性采购新花抬升籽棉价格的情况之下,迫于成本压力以及部分走货影响,棉花市场价格继续稳中抬升,截止到本周三,标准级皮棉市场价位仍有小幅攀升,卓创监测到的皮棉价格指数月累计涨幅已达+4.28%。并且随着9月8日的来临,等待半年之久的国家收储终于启动,虽然目前效果尚不明显,但卓创断言下半年棉市在很大程度上将围绕着收储展开。 图 卓创资讯棉花价格指数 新棉开端遭遇阴雨天气 8月份作为棉花生长的重要时期,国内多数产棉区天气相对良好,为新年度棉花丰产打下了一定的框架,并使得市场对于新花品级提高的预期较为强烈。自8月中下旬开始,从新疆、山西、湖北、河北地区采摘的新花来看,衣分品级均有明显程度的提高。但进入9月份,当多数棉农为今年棉花品级提高而自喜的时候,中秋前后开始,全国部分主产棉区连续阴雨天气在降温的同时,亦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局部棉花品级将受到影响的事实。据卓创了解,目前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甘肃等地棉花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局部棉桃腐烂、出现雨绣棉等情况出现,但实际产量影响不大,只是内地高品级棉花比例或将有所减少。让人不得不联想到上一年度异常天气造成产量缩减给棉花产业链带来的利空影响,并且后期卓创资讯会继续跟踪报道部分地区棉花受影响的程度。 国外方面来看,前期美国主产棉区天气异常造成产量预期减产,近期巴基斯坦洪水灾害影响产量,综合来看,天气等问题仍在不间断的发挥作用,因此对天气依赖较强的农作物而言,后期天气因素仍将成为影响棉花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家收储连续出现搁浅 虽然新旧棉季更替时期,皮棉价格已经出现回升的迹象但由于力度相对有限,自9月1号起国内标准级皮棉价格连续五个交易日仍旧低于19800元/吨,因此9月8日国家收储正式启动。但连续五个工作日24300吨的收储计划维持零成交的状况,连续遭遇搁浅的状况,既在情理之中,又增添了棉市的担忧。情理之中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目前目前新花籽棉上市量较少,并且各地棉农仍抱有惜售观望心理,交售量不多,企业收购量有限;另一方面由于新花量少,部分地区加工厂集中性采购已经使得籽棉价格出现上涨,部分地区三级籽棉价格已经在4.5元/斤甚至以上,核算成本已经超过19000元/吨一线,从利润方面考虑,企业难以选择交储,在交储的初级阶段收储面临着市场价位的博弈。而细看本次收储方案,由于交储规格严格、利润有限、大单位交易、经济和法律责任等风险因素可能使得棉企会综合市场价选择性交储,再加上收储延续时间长,很可能使市场进入较长时间的僵持状态。 但棉商担忧的地方在于,部分商家先交易再违约转为现货销售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后期若下游行业持续无法启动,那么不断走高的棉价将给棉花产业链带来巨大考验。 供需结构牵制棉市强势反弹 供应方面,由于全球植棉面积大增,因此全球产量将有一定涨幅。ICAC9月份报告显示,虽然美国、巴基斯坦等过棉花产量受到异常天气的影响,但2011/12年度全球棉花总产量仍将有8%的增幅,达到2690万吨;国内方面,虽然近期连阴天气可能对于新花品级影响一定影响,但实际产量增加框架基本构成。美国农业部9月供需报告预计全球期末库存将在1130万吨,因此供应格局得到缓解已经成为事实。 需求方面,国内方面虽然部分纱厂出现适度补仓,但终端需求仍然有限,如卓创所言,影响上一棉季大幅波动的关键因素,低迷的需求依旧处在艰难的恢复过程中,并且人工成本高涨、融资环境艰难仍问题将继续考验下半年棉纺行业的复苏,而人民币升值的进程加快亦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以出口为主的纺织行业。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外围欧美经济动荡、国内通胀压力等问题,110届广交会订单状况或将难以出现新的亮点。内忧外患之下,下半年纺织行业增速或将进一步放缓。 供应格局缓解,需求依旧欠佳,供需格局难以出现支撑棉价大幅走高的基本面。 棉市震荡运行 难现过车山行情 新棉季高开局面基本形成,短期棉市维持这种局面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谨防国庆前后新花集中上市所带来的供应压力,并且高调到来的国家收储力度尚未明朗,供需结构依旧处在非良性状态,后期棉市很大程度上将在收储与供需的共同作用下震荡运行,难现大涨大跌局面。 责任编辑:伍宝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