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前(2007年9月),国际大投行高盛正式推出每周公布一次的“高盛中国商品价格指数”(GSCCI),以综合反映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必需的煤炭、钢铁、铜和铝等四种大宗基础性原料商品价格的变化。这在一直缺乏权威性机构连续及时发布具有公信力商品价格指数的国内,一度引起震动。 高盛于1991年创建的高盛商品指数(GSCI),其知名度虽仅次于历史最悠久的CRB指数,但因偏爱能源的权重设计和高盛本身超群的资产管理能力,却是全球指数基金跟踪量最大的商品指数。而作为新兴的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不仅目前无法掌控所需大宗商品的定价权,还面临权威性商品指数也被国外抢先发布而失去话语权的尴尬。 其实,如新华富时发布的A50中国股价指数,已因其衍生品在新加坡交易所(SGX)的抢先上市,而在2006年给筹备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带来过困扰。 百花齐放的中国商品指数 其实,伴随着本世纪初加工制造业的崛起,我国各地、各行业已于近几年先后推出了各种非官方的大宗交易商品现货、远期甚至期货价格指数。这些指数较国家统计局之类官方机构月度性发布的CPI(消费价格指数)、PPI(生产价格指数)更能灵敏反应市场价格波动,其中一些颇具特色的现货指数还成为商务部市场运行司重点监控的指标。 由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工商大学统计科学研究所等联合研发,于2006年10月在“2006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上宣布正式对外发布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包括价格指数、景气指数和监测指标指数三部分23个分项指数。其价格指数,即成为准确、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国乃至世界小商品贸易动态的风向标。 而在2002年开始的全球性大宗原料商品价格狂飙热潮中,一些综合反映基础性原料商品价格波动的指数也应运而生。如由上海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自2007年5月正式发布的涵盖铜、铝、铅、锌、锡、镍等六大基本金属的上海有色金属现货市场成交价格指数(SMMI),已为有色金属行业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和金融机构投资有色金属产业提供重要参考。上海钢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即“Mysteel”)2000年已开始编制的综合性及分区域、分品种的“MyspiC”钢材现货价格指数,也是钢材现货市场的风向标。 一些中远期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如地处华东塑料集散中心的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于2006年11月启动的包括中塑仓单价格指数(根据网上市场中远期交割仓单的成交价编制并实时发布)、中塑现货价格指数在内的“中国塑料价格指数”,成为中国塑料产业价格的“晴雨表”。 作为市场经济中最高级组织结构的期货市场,公开集中竞价形成的连续性期货价格,本应成为大宗基础性原料商品的基准价格。而随着2004年后国内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农产品、工业品两大系列上市品种的充实,一个综合反映国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指数,其公正性和代表意义也将远远超出上述各现货及中远期专业市场发布的价格指数。 权威性商品指数缺失 联合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和上海金融学院于2001年8月成立的南华期货研究所,则是国内商品期货价格指数研究和发布的先行者。 其实,早于“南华期货综合指数”(NFI)2003年推向市场之前的上世纪末,上海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前身)及一些学术研究机构已曾在内部开展过有关国内商品期货指数的研究和试编制,但由于当时期货市场处于清理整顿之际,上市品种屈指可数且流动性缺乏,这些已粗具雏形的商品期货指数未能维系下来。 而中科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与格林集团合作,稍后于南华期货研究所研究编制出中科-格林商品期货指数和中科-格林粮食期货指数两个产品,证券时报商品指数咨询委员会也早在2005年开展过从商品期货市场取样本的商品指数“SCI”的编制,不过这些指数只是昙花一现。专业资讯机构文华财经,目前仍在坚持对外公布的国内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综合价格指数,其编制方式与路透-Jefferies商品研究局指数(即“CRB”指数)、GSCI等尚有差距,因不能反映展期收益而存在基金无法复制或跟踪难的问题。 事实上,权威性商品指数的缺失还意味着商品指数衍生产品市场的不健全和大宗商品定价能力的不完备。国外较为重要的指数衍生产品,已有指数基金(包括上市的指数ETF)、指数期货,而地位已超出传统基金的指数基金又曾推动本世纪初大宗商品市场牛市的演进。去年下半年国际大宗商品牛市退潮之前,据国际投行雷曼兄弟当时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商品指数基金规模已近3000亿美元,但2002年其总规模不过9亿美元。 提出过“定价经济”理论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曹和平教授,认为拥有世界上最大制造业基地的中国企业精心制造了价廉质优、营销全球的商品,却饱受资源型基础材料价格、利率、汇率剧烈波动带来的冲击和痛苦,故鼓吹中国经济模式的结构演进是由制造经济提升为制造经济与定价经济共同构成的创新经济模式。 其实,具有发现价格功能的商品期货市场,及相关商品指数的编制、维护和衍生品开发,也正构成高端、虚拟性定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上海期货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早已分别将金属价格指数期货、农产品价格指数期货列入备选的开发上市品种。 国内权威性商品指数的推出,时不我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