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头条附属

人民币国际化路途任重道远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9-04-17 16:40:31 来源:期货日报

  发达国家金融早已从挣钱进入玩钱时代,而现阶段已经进入玩钱高级阶段,即从玩自己的钱提升到玩别人的钱;相比较发展中国家则刚刚从挣钱阶段步入玩钱阶段,无论玩钱的经验、技术、专业以及战略都有不足和欠缺,更何况玩自己的钱和玩别人的钱的心态、技术、策略乃战略相差甚远。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我们需要理性、全面和真实地考察、研究和分析。

  近期伴随我国与诸多国家货币兑换以及我国人民币国际结算方式的扩大,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舆论逐渐高涨、升温,似乎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已经临近并实现了。面对这种思潮,笔者认为这与计划经济时代的文化和观念有关,而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突发性因素的双重作用下,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需要改变,这将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而不至于轰轰烈烈启动,无声无息结束,进而从基础和效率上对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长期远景起到扎实有效的意义和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效应

  当前对于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热点议论无论对我国国际地位的稳定和提升,或对我国自身的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尤其在我国目前的恢复信心阶段更具实际作用。一方面可以激发国内经济金融改革继续深化和持续前行,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国际投资对我国的关注与投入,尤其在当前国际金融风暴的背景下,我国人民币的投资效应将扩大市场关注度。从国际金融市场的实际状况看,当前货币效应的影响在扩大,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未来国际竞争性将随着我国对策的组合促进其最终国际化、市场化以及具有竞争力。关于人民币的话题一直是国内外的焦点问题,但是对照国际强势和主导货币——美元而言,我国人民币汇率的价格与价值与美元并不等同,然而我国人民币的信用却引起美国的关注,尤其面对国际独特的“金融危机”,之所以独特是由于其超出规律、超出定义,进而又值得分析和研究。我国人民币外部环境谋略和内部认知与效率的不足,并不能简单从价格谈论价值乃至超越阶段的改革或开放,人民币的自我清醒显得格外重要和必要。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效应源于1997年我国货币信用的提升。虽然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带给我国人民币巨大压力,我国经济付出巨大代价,但是我国人民币不贬值的许诺却在经济代价之中获得政治与信誉收获,这是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良好开端,进而形成人民币市场状况的良好形象,人民币成为有些国家不能公开的外汇储备。人民币信誉货币的基础由此形成。2000年以来,我国金融改革步伐加快,金融规模发展速度引起国际关注,人民币经济提升加快货币国际化进程。此阶段人民币实力货币的基础逐渐强化。2009年4月的G20会议上,我国对于超主权货币的建议、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建议等对会议议程和结果产生了影响,美国前所未有地降低姿态,面对全球的挑战采取妥协的做法,超出预料地达成框架性会议结果。此阶段人民币实力货币的基础展现力量。但是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一直在逐步推进,顺利时期与逆境时期的结局和环境是有差别的,我们应该有更充分的准备和认识。

  人民币国际化的短期偏颇

  面对国际金融风暴的急风暴雨和金融市场的风雨飘摇,我们看到超出规律的独特现象就是美元货币的自主控制和自我需求意愿十分明显,美元无论升值或贬值都以自我需求为第一控制,进而美元汇率的有效不仅有利于美国金融的信心保障,更带来美国金融业的超规律表现。这中间美元货币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透过对国际主导货币的观察,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并非是短期、局部或阶段而为,目前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解有偏颇。从国际货币理论看上,国际化货币的依托来自三点:一是货币在交往中被广泛使用,结算、交易以及兑换的程度,就是被别人接受的程度,其中突出货币的运用性。二是货币在储备中被广泛接受,各国是否可以长期持有和占据一定比例,其中突出货币的保值性。三是货币在风险对冲中的效应,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与能量,其中显示货币的安全性。从国际化的货币角度来看,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对冲风险的能力,现在人民币既不在篮子货币之中,又不是自由兑换货币,缺乏真实和有效的人民币流程检验,国际化的支撑点是偏颇和单边的。我国已经经历过的股市价格波折是对人民币资产的考验,未来人民币汇率价格波折的考验将更加严峻。人民币国际结算的扩大、人民币货币兑换的协议扩大,这些只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组合,是诸多步骤中的一个阶段、一个品种、一种方案,并不能代表全部的国际化内容的进展。

Total:2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