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临近“十一”节假,在欧元区债务危机不断深化、扩散,在美国深陷财政赤字,以及全球经济增速面临又一波下滑风险的大背景下,LME基本金属瞬间十个交易日迅速崩盘。今年以来,宽幅震荡在8500-10000美元区域的强势铜价,仅9月23日当周就跌去了16%,跌速堪与2008年10月金融危机“比肩”。 震惊之余,市场不得不将目前环境与08年金融危机更盛时加以对比,然悲观者有之、怀揣希望者有之,难有定论。不过,快速跌破7000美元的铜价,凌厉跌势令人警醒,即便基本面不缺潜在利好,但在系统性风险的巨浪下,也不过“螳臂挡车”。 三季度收下大幅阴线的工业金属,四季度仍笼罩在债务忧虑、经济减速的阴影下,技术上,它们将要测试2010年年中阶段性调整低位,但能否寻到支撑,完成探底,则与系统性风险的进一步演变高度相关。如果此次风险最终演变为经济危机,那金属价格的任一次反弹仍将成为抛空机会,以铜为例,它将无力吃掉9月23日当周形成的巨幅阴线,反弹将在8000-8500美元遇阻。只有危机局面得到控制、经济增速下滑有限,金属价格才能在完成探低后,重返震荡。不过,同样以铜为例,它已无力返高,阻力区域将由此前9800-10000美元,下调到9000-9300美元。 由于系统性风险高度不确定,也因9月下旬的跌幅相当大,短期快速反弹与跌势继续展开同时并存,四季度铜价的波动空间从预测角度相当宽泛。十一前后,金属价格的主要风险仍是探低,LME铅、锌价格在下方的底部区域比较明显的集中在1500-1800美元间,而伦铜在一个季度的时间里,倘若危机恶化,将有继续跌破6000美元的可能,其它品种也将跟随寻底。 总之,基本面题材相对确定,但经济风险相当难测,颇有“走钢丝”的感觉。如此市况,金属投机侧重跟随交易氛围;金属保值则需谨慎,特别是补库中的保值买盘,尤其需要注意资金风险的测算。由于欧元区债务、美日财赤问题、全球经济都处在结构性调整中,这些问题也将长期存在,因此,金属价格的主要风险已经转下,重新回到偏高震荡区域的基本金属,更须侧重空头一方的交易。 (一) 、宏观环境“危”“机”四伏 欧债VS次债、经济下滑的风险有多大,以及各国应对危机的政策空间、政策力度,基本上是评价目前不确定环境的重要三块儿。 一、长时间“慢跑”下的国家破产相比投行破产 暴跌下的风险市场,不得不使我们联想到2008年10月全面爆发的“次贷危机”,将目前的欧债问题与其对比,发现两者从浮出水面、慢慢延续、再到恶化扩散,都经历了差不多相同时间的“慢跑”。 回顾次贷危机,它首先出现在2007年1-3月间,随后在2007年7月、2008年一季度不断演进,尽管市场从没放弃过跟踪与重视,但2008年夏季“两房”、“贝尔斯登”以及“雷曼”的相继倒台,最终使其不可逆转的迅速恶化,酿成严重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从浮出到恶化大体用时1年零8个月。 欧债危机起初则以上一波经济危机“后遗症”的形式出现,在2009年12月希腊评级遭三大机构下调之前,冰岛破产以及迪拜债务问题就已爆出。此后,希腊财赤问题在2010年2月不断深化、4月希腊开始向IMF/欧盟寻求援助、年底爱尔兰申请金援,今年4月葡萄牙申援。2011年下半年欧元区债务问题不断扩散,意大利、法国银行的评级遭到下调,西班牙也成焦点。欧债忧虑终有些不受控制的快速升温,后期关注点已经由小国转向大国,且失控风险加重。时间点上,欧债问题从出现到扩散也已走过敏感、无奈的1年零9个月。 在长时间胶着下,欧债问题的风险变得更大,而相较2008年次贷危机中重量级金融机构的相继破产,欧债危机中的国家破产带来的经济危害、政治危害无疑更大,若希腊部分违约、或退出欧元区,或其它焦点国家忧虑上升,而且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应对,那全球危机形势将继续恶化,“马拉松”一般的欧债问题,未到终点将集体“猝死”。 好在,目前的大方向仍是努力解决问题,缓慢坚持的“跑下去”,也似乎只有各国金融体系有效的整合、协作在一起,尽力将仍在征途的漫漫风险以时间化空间,减少短期深度冲击,方能避免危机下经济衰退的连锁反应。在这个过程里,欧元区债务问题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客观看,欧元区各国政府必须作出明确有效的详细方案,还须将政治风险降到最低,难度极大。而即便希腊淡出视线,欧债问题也将是长时间影响全球经济,足以令市场情绪警惕的系统性风险。 另外,两次危机相比较,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主动陷入“泥沼”,欧债问题则是“拉下”欧元区经济,因此,在欧债问题的演进中美国实体经济的潜在表现,对全球经济形势是陷入“衰退”还是长时间有限度的疲弱,意义重大。总之,欧债问题将在四季度持续受到关注,由于它已经对德国、法国这两大欧元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造成影响,四季度的欧元区经济表现变得黯淡。 责任编辑:伍宝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