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系统性风险的作用下国内玉米也跟随整体市场形成了一轮跌势,加之秋粮丰产、国储轮出也对玉米期价形成利空压制,当前玉米指数已经接近去年11月末的低点,考虑到当前的宏观环境及基本面因素,期价都面临较大的压制。 一、国内供需格局面临变化 自09年以来,我国玉米市场一直呈现偏紧的供需格局,然而2011/12年度国内玉米丰产形势明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加剧,玉米市场需求也可能面临一定变化,供需形势或许将有所转变。首先来看供给方面,今年玉米市场的特点是产量会有明显的增长,北方玉米主产省多数增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0月份预计,2011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预计在3315万公顷,较上年度增加65万公顷,玉米产量预计在1.845亿吨,较上年度增加725万吨,非官方预测今年增产也在600万吨左右。其中吉林有10%的大概200万吨的增产,黑龙江今年增产也应该在300万吨左右。玉米增产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种植面积增加,二是单产提高,天气总体良好,以东北为例,内蒙古、辽宁、吉林的情况均好于去年。 一般情况下,对于玉米的基本面分析是侧重于对供给方面变化的考察,而需求基本上是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然而目前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对于需求方面可能的变动也必须考虑其中。从上图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饲料需求的增长一直是比较稳固的,即使在08/09年度仍然增长了280万吨。而工业消费是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较大的,08/09年度玉米的工业消费出现了首次回落,减少了250万吨,而此后则一直维持增长态势。如果未来经济前景恶化,工业需求出现回落,那么国内玉米的供需前景将有所改善,向宽松的方向转变,至少要好于10/11年情况。但如果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正常,国内外经济不发生大规模的危机的话,国内玉米市场尤其是深加工企业用粮需求只增不减,供需状况仍然不容乐观。深加工的玉米用量目前为止突破了5500万吨,有人说达到6000万吨,更有人说6200万吨的水平。未来几年玉米的需求还会以年均600万吨速度在增长,即便控制深加工,预计每年还会增长4%以上,价格也有上涨机会。 当前生猪养殖利润高企,9月份生猪养殖利润又有提高,每头生猪养殖利润高达600-700元,因此猪料对玉米的需求非常旺盛。但到明年2-3月份左右,生猪价格或因供求关系改变而回调,养殖利润将下滑,届时饲料生产难以承受过高的玉米价格,小麦替代玉米将会增加,玉米饲料消费需求增速也将减缓。据了解,目前大型深加工企业尤其是产业链长、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利润尚可,但是利润点主要是淀粉糖、赖氨酸等二次加工产品,小型加工企业尤其是淀粉企业经营困难。目前来看,市场对于加工需求维持高增长的信心也在动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于远月合约的心理预期。今年第4季度,玉米深加工产品(除淀粉外)以及饲料生产仍有望保持较好的利润,但明年上半年,如果养殖企业效益以及国内外整体经济形势发生转变,玉米市场价格则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回调。 二、进口玉米价格优势显现 9月份以来CBOT玉米期货价格连续下跌,跌幅相对国内更加显著,内外盘价差的拉大使得进口玉米的的机会开始显现。从9月中旬开始美国进口玉米的完税价格开始低于国内市场价格,截至10月13日,美国11月船期2号黄玉米FOB报价281.00美元/吨,对中国港口CNF报价335.50美元/吨,到港完税价格为2490元/吨,比广东深圳蛇口港玉米价格低50元/吨。 从上图可以看出,进口玉米价格高于国内市场始于去年8月份,拐点出现在今年9月份,持续了整整一年时间,这段时间美国玉米价格过高限制了来自中国的市场性进口。而目前国内正值新粮上市之际,现货价格已从高位有所回落,阶断性供应紧张得到缓解,国内玉米供需格局正处于微妙变化中,虽然目前进口玉米价格有优势,但也并不急于进口美国玉米,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国际玉米价格回落对国内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除了近月合约表现较为坚挺外,远月合约的大幅下跌也使得现货价格预期不断降低。 刚刚出炉的美国农业部报告,将10/11及11/12年度的美国玉米库存均上调。2010/11年度玉米最终库存11.28亿蒲式耳,高于9月份预估的9.20亿蒲式耳;2011/12年度新作玉米最终库存8.66亿蒲式耳,高于9月份预估的6.72亿蒲式耳。市场在报告出炉前以一个涨停板提前反应,但报告的结果却并非利多。如果说外盘还能从中国采购美国玉米的传言中获得一些支撑,那么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则难言利好。
责任编辑:伍宝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