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国内胶市惯性走软,近远月价格表现为蝶式下跌态势。其中,交割月0903合约价格失守14000元/吨,收跌865元/吨至13595元/吨;主力0907合约跌幅居次,当周下跌315元/吨,收于12015元/吨;而0905合约则仅下跌了195元/吨。由于0903合约只剩下一个交易日,因而该合约的交割价格,将成为目前国内天胶现货价格的真实指引。 自2月份国家出台天胶收储政策之后,上海现货月价格长时间在国储收购价格附近徘徊。但在接近交割日的时分,价格开始转跌,说明市场还有一股与国储收购影响力相反的力量存在,并且其在短期的影响力还要大于国储收购的力量。其实,这一因素笔者此前也有多次提及,那就是进口胶的成本问题。如果以复合胶零关税核算,过去4周进口胶的进口成本大致在11600-12700元/吨区间。根据海关数据,2月份我国天胶进口量出现恢复增长态势,当月进口天胶12万吨,同比下降7.7%;不过2月份天胶进口量比1月份增加了6万吨,环比增幅是100%。同时,当周上海天胶库存小增1720吨,其中期货仓单增加7620吨至32030吨。从0903合约的持仓来看,该合约截至上周五的持仓量为5716手,折合14290吨。由此可见,在14000元/吨附近,市场有较浓的交货兴趣,这也说明国家分批收储在短期的支持力度仍比较有限。 不过,笔者并不认为国储收购价格会形同虚设,因为现货价格出现小幅下跌仍属于正常的市场调整范畴,毕竟进口胶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若0903合约最终交割价格能够守在13500元/吨上方,那么市场对国储收购价格的认可程度,仍要大于进口胶价格对国产胶价格的冲击力度。 目前市场显性的空头因素,主要还是偏低的进口胶成本,其中泰国政府一而再的推迟天胶收储计划是导致进口胶价格一路下滑的主要原因。早在1月20日,泰国政府宣布愿意支出80亿泰铢(约合2.23亿美元)自当地农户手中收购20万吨橡胶,并将其转为库存以便提振天然橡胶价格。但原本于2月开始的收购计划,之后被推迟至3月进行。而上周一,该收购计划又被泰国农业部推迟到4月份,理由是当前天胶生产正处于淡季,胶价的下跌压力并不是很大。正因为此,每吨进口胶价格在三周内跌去了约100美元,并对国内天胶价格构成了下制压力。不过,我们仍可对泰国政府的天胶收储计划报有希望,因为推迟收购并不等于取消收购。虽然市场的反弹热情受到一些挫折,但胶价下跌主要还是市场情绪性的调整,而不是上行趋势的彻底改变。若没有汽车生产巨头破产情况出现,我想胶价要再次跌落到11000元/吨以下将是很有难度的。 另外,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国内车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回暖迹象。来自汽车协公布的数据,我国2月份汽车生产了80.79万辆,环比增长22.96%,同比增长23.08%,销售82.76万辆,环比和同比均表现较快增长,并高出2008年月平均销售量4.58万辆。而上一次我国汽车产销高于80万辆的时间,还得追溯到2008年7月份,这说明政府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开始发挥了效力。而截止2月份,《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也仅仅是拉开序幕。从今年3月1日起,政府在汽车下乡的专项补贴就将高达50亿元,此外还将摩托下乡也纳入了补贴体系。紧接着4月份政府还将出台汽车金融发展政策,6月份出台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等等。《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将会贯穿2009年全年,且力度空前。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国内的汽车市场在2009年将不会是衰退,而很可能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国内胶价在12000元/吨下方将具有很好的买入价值,后市胶价震荡走高的趋势不会改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