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9月21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马丁·沃尔夫:人民币尚未统治世界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1-10-21 15:52:09 来源:和讯网

编者按: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日前撰文称,人民币尚未统治世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迟早会在经济上超过美国。问题在于还得多久。以下为全文。

“现代国家屈从于更强大国家的霸权,靠的是商业贸易的和平胜利,而非武力。”19世纪单边自由贸易的倡导者理查德-科布登(Richard Cobden)这样警告本国民众称,美国的日益繁荣将很快颠覆英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科布登早在19世纪30年代就写下了上述文字,当时英国还远未失去全球霸主地位。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m)在他这本颇具争议的新书中指出,下一个转变将是中国取代美国的霸主地位。这次的转变显然来得更快。就在美国人喋喋不休地谈论“单极时刻”之时,其经济基础却在崩溃。萨勃拉曼尼亚表示,按照恰当的指标衡量,中国在经济上已经与美国旗鼓相当。很快中国就会在经济上远超美国,最终在军事上也是如此。

这是一个带有挑衅性的论题。不过,既然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迟早会在经济上超过美国。问题在于还得多久。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萨勃拉曼尼亚建立了一个衡量经济实力的简单指标,它包括经济规模、贸易额以及国家经常账户是赤字还是盈余。他根据该指标得出结论称,中国已经与美国实力相当:按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的经济规模已不亚于美国;贸易额也不相上下;中国还是一个债权国。该书预计,中国在这三方面将进一步迅速增长:到2030年,中国应该就像20世纪中叶的美国一样,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

该书最惊人的预测是,人民币将在本世纪20年代初达到与美元分庭抗礼的地步,甚至会取代美元成为储备货币,这个时间表远快于目前大多数人的预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必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强国:而贸易地位决定货币的地位。

这一论题存在几大问题。

首先,对中国经济实力的衡量准确吗?我不这么认为。尤其是考虑到中国庞大的贸易(与GDP相比较而言)一直严重依赖于原材料进口,这虽然让中国变得强大,但也很容易受到冲击。同样,债权国的身份让中国非常依赖外国的需求。决定一国实力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规模和科技水平。然而,尽管中国的经济规模或许会很快超过美国,但它的科技水平很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落后于美国。

其次,中国有多大可能很快建立起美国拥有的各项资产?答案是:这不可能实现。除了在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军事上也更先进之外,美国仍将拥有大量世界顶尖公司、世界一流的高等院校、强大的同盟网络、全球通用语言、以及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尤其是自由和民主价值观。此类资产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中国不可能是对手。中国是一个由威权政府统治的发展中国家,在国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称其为一个“不成熟的超级大国”。

人民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的难度也远大于该书的论述。其它国家将需要相信中国政府能够提供它们可以自由使用的安全货币。中国将必须放开本国金融市场,让自己面对全球市场的波动和本国民众的不信任。这会让中国政府失去对金融体系的控制而金融体系是其最有力的经济杠杆。很难相信中国政府短期内会冒如此大的风险。本书作者甚至设想,中国将会很快以主要债权国的身份对负债累累的美国发号施令,就像1956年美国对待英国一样。这种情况不应该发生,除非美国犯下大错。

第三,中国会继续其一帆风顺的崛起之路吗?鉴于中国人口庞大,中国经济规模的确极有可能超过美国。但这一过程可能非常坎坷。认为它会直线前进的预测是有风险的。

第四,日益崛起的中国会寻求扮演什么角色?或许它希望用一个以中国为中心、其它国家根据实力大小朝贡的体系来取代当前的多边贸易体系?中国会如何运用自己的影响力,确保其安全获得资源?尤其是,它打算如何对待自己的“近邻”?毕竟,与美国不同,中国的邻国都实力强大。

最后,西方应如何对待新崛起的中国?该书重点探讨了,应将中国纳入一个有效的多边贸易体系,以此形成约束。我对此表示同意。但这只触到了问题的表面,却忽视了其它极为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例如环境和安全。

尽管如此,该书提出的重要观点仍有其道理。世界的确出现了一个新的超级大国。历史证明,应对新兴大国的崛起很难。让我们设法证明历史是错误的吧。

本文作者为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