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房地产疲态显现,多个机构唱空房价,楼市拐点或将逼近,关联期货品种下游消费与房地产关系密切,房地产降温恐将拖累这些品种的未来需求前景。 房企资金压力渐重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14.8亿平方米,累计同比增长23.72%,较前8个月同比增速降低2个百分点,9月份新开工面积显着下滑,较8月份减少近800万平方米;同期,商品房销售面积7.1亿平方米,累计同比增长12.89%,较前8个月同比增速降低0.7个百分点;1-9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4.4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31.97%,较前8个月下滑1.3个百分点。尽管房地产整体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同比增幅,但各项指标明显低于2010年同期水平。此外,今年前9个月商品房销售增速继续低于房屋新开工的累计同比增速,这已是2010年3月份以来连续18个月房屋新开工快于商品房销售。从房地产建设周期来看,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商品房的库存压力将处于持续增强的状态。 今年以来,受房价高企、“限购令”颁布、银行收紧信贷等因素影响,全国房地产成交量日趋低迷。中原地产的相关数据显示,1-9月份一线城市新房成交量累计同比降低9%;9月份全国3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减少3%,同比大降35%。另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10月份已接近尾声,在所监测的35个城市中,八成城市的周均成交量出现同比下降,四成城市的成交量跌幅在50%以上。 伴随着房地产存货上升、营业收入下降、现金流趋紧,房地产商的资金压力日渐加重。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房企,纷纷通过被并购、抛售项目或者转型矿业以度过资金危机,而大型房企也开始通过卖出资产、担保融资等各种渠道获取资金。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自筹资金在房地产资金来源中的占比升至41.2%,创下历史新高,而国内贷款占比继续走低。与此同时,针对房地产信托、股市再融资、外资进入楼市等的监管政策陆续出台,房地产商的融资渠道受限,使房企原本就紧张的资金链“雪上加霜”。 刚需支撑有待考验 房地产商为回笼资金,低价促销的努力却并没有得到市场太大回应。据一份三季度北京市城镇居民购房状况的问卷调查显示,居民购房意愿创5年来新低,对于未来一年的房价走势,看跌和看平的居民占比上升明显。成交走低、需求疲弱,使房价逐渐出现松动迹象。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在70个大中城市中,9月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出现回落的城市数量上升到59个,环比增幅近五成。路透基于此的测算数据显示,9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5%,继续低于前月的涨幅。同时,土地价格开始回落,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1-9月份全国133个城市土地成交溢价率为14%,较去年同期降低13个百分点。 在市场纷纷猜测楼市拐点是否到来的同时,美国高盛、日本大和等国际机构发布报告称,中国调控政策未松,房产需求受压,主要城市的房价于2013年之前难见复苏,预计未来12个月房价将由目前水平下跌15%—20%。高盛等机构的看空或许不无道理,一方面,我国决策层对楼市调控的决心不减,使得短期内政策的放松难以实现。近期,尽管房地产调控已经显现出一定效果,房价涨势放缓,但政策上依然从紧如故。另一方面,就房产需求面而言,尽管受到其刚性需求的极大支撑,但在国家今年连续收紧货币,多次提高基准利率,而银行方面也开始上浮首套房贷利率等负面因素制约下,购房者的资金压力不减反增,房产刚需难以转化为实际购买,需求方持币观望也成为助推楼市进一步走跌的关键因素。 期市多品种受累 房地产疲态凸显,房地产商去库存化承压,资金链紧张,未来新增房地产投资面临极大的回落风险。而作为国民经济命脉行业,房地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极重,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上下游覆盖了能源、化工、金属等多个支柱行业,因此,对于螺纹钢、铝、PVC等期货品种的消费需求影响也颇大。 以铝为例,建筑业是铝下游消费中占比最大的行业,一般占到30%以上,主要用于房屋建筑的后期,即铝合金门窗、铝塑管、装饰板、铝板幕墙等的大量应用上,其中铝合金门窗每年的用铝量高达上百万吨。按照普通商品住宅的门窗标准,即按照房屋总建筑面积的15%是门窗面积,铝合金门窗占到55%,以每平方米门窗需要8公斤铝建筑型材计算,每平方米商品房住宅用铝量大约为0.66公斤。假如未来某个时点,房地产投资开始回落,房屋开工和竣工面积逐渐下滑,那么根据我们的测算,房屋竣工面积每下滑1个百分点,按照2010年房屋竣工面积75960.97万平方米为基准计算,2011年在铝合金门窗上的铝需求量将随之缩减0.5万吨左右。即使出现相对温和的情况,即房屋竣工面积并未出现同比下滑,只是出现同比增速下降,对铝需求增量的影响也同样明显。 责任编辑:伍宝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