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需求萎缩严重 停产比生产亏更多利润蒸发 钢企“死扛”不减产 曹开虎 胡飞军 11月19日晚,北京九华山庄。钢铁行业论坛上,许多人看上去都很凝重,张济(化名)与其他几位钢贸商同坐一桌,他端起酒杯,一大杯白酒一饮而尽。 他在北京房山区做钢材贸易,主要销售建材,供应房山区的房地产开发商。前几年由于房山区房地产业发展很快,他的生意做得很火。然而,今年9月份开始,他感觉回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钢材需求突然消失。 “有一个地产商在房山开工的商品房项目停工了,之前问我要的2000多吨线材的货要求缓供。”张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当他问开发商何时能给确切答复时,开发商告知,“现在形势不好,等明年1月之后看情况再说吧。” 不只是张济,几乎整个钢贸行业都在遭遇寒冬。记者近日在天津、河南、北京等地区了解到,主要是钢铁下游行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实体经济的萎缩导致钢价失去了支撑。 需求下降 房地产对建材的需求下滑,有的开发商主动要求暂停供货,有的则是钢贸商不愿意供货。 成都一家主要经营建材的钢贸商告诉本报,现在开发商资金链非常紧张,属于按需采购,不会囤积,开发商倾向于要求钢贸商先垫付资金,但是钢贸商资 金链也很紧张,再加上对于行情不看好,也更倾向于现金交付,“如果不给现金的话,有可能一单生意就不要了,除非是特别铁的大客户。” 也有为了保住客户赔本赚吆喝的贸易商。河南安阳一家做建材的钢贸商告诉本报,公司目前走工地只是为了走量,每个月在钢厂有固定的协议量,每个月需要保证销售量。 对于这家钢贸商而言,也并非纯粹赔本赚吆喝。“现在工地上给我们押款一个月,9月份以后,开始给我们利息(安阳地区是2分),以前也会有押款,但不要利息,那时候,在报价里面,根本没有押款价。”安阳上述贸易商说。 据他介绍,现在安阳地区钢贸商给工地的报价包含两个价,现款价和押款价,“以前只报现款价,因为那时候大家资金都还比较充裕,而且都是老客户,即使押款一段时间,对钢贸商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唐山国丰钢铁集团一位中层告诉本报,目前房地产对建材的需求下滑不太大,房地产企业现在必须加快建设速度,为了变现,所以希望尽快封顶,卖出去,但是铁路、公路、企业新扩建的建筑停工的比较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10月份,全国房地产投资环比下降11.6%,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下降26.9%,房屋新开工面积环比大幅下降20.8%。对于保障房建设,天津多位钢贸商告诉本报:“我们不愿意给保障房供货,因为他们没钱。” 不仅是建材,板材的需求也明显下滑。河南中天钢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板材,该公司董事长姚红超告诉本报:“我们有一个大同的客户,我跟他们的合同 五六千吨,先给我们打了30%的钱,货出来后,它一直没钱提,压了我2000多万元款在那,搞得我们也很被动。我们跟他们发了好几次函,就说我们要追究他 们的违约责任。” 姚红超说,下游需求的确在下降,比如高铁项目,很多工程甚至连工人工资都支付不了,不得不停。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侯志芸告诉本报,10月份钢材销售量和总订单指数,已经连续2个月跌幅居前,指数在30%以下低位运行,均破年内最低点,参与钢铁流通行业PMI调查的1152家企业,销售量和总订单量减少的企业由上月的50%上升到了60%。 亏钱扩张 “今年可以说是白辛苦一年了,我们上半年辛辛苦苦赚的钱,在8月下旬以后,一年的利润就蒸发了。”北新建材集团副总经理王保祥告诉本报。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骆铁军告诉本报,我国钢铁生产行业已经连续两年销售利润率不到3%,也就是说不到现在的存款利率,今年前10个月利润率已经跌至2.91%,如果刨除包钢稀土业务,利润水平可能连2%都不到。 尽管最近几年不停抱怨行业大部分利润被国际上几家矿业公司蚕食,但是奇怪的是,国内钢铁企业仍在大规模扩产。王保祥调研发现,虽然最近几年一直在提淘汰落后产能,但是国内钢铁企业很少有缩减产能的,都是小高炉换大高炉,产能过剩是必然的。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过剩的时代。”侯志芸认为,2011年钢材供应能力增长超过了需求增长速度,目前钢材价格调整是全年供需矛盾的总爆发,产能过剩、供求失衡是销售旺季里钢价破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据统计,今年1~9月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高达3717亿元,同比增长19.7%,比上年同比增速高15.5个百分点。 缘何钢厂不赚钱还要大规模投资生产?钢铁行业作为地方纳税大户和就业大户,容易从银行贷款,许多钢铁企业从银行贷款后,并不一定全部用到钢铁主业投资上,而是将资本的触角逐渐伸向其他领域。 姚红超告诉本报,作为一个钢铁企业,如果生产亏1个亿,不生产全部停掉就得亏2个亿,“谁敢轻易停产?” 责任编辑:伍宝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