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成品油品种,燃料油期货自2004年8月上市以来平稳运行,市场功能逐步发挥,不仅改善了国内燃料油市场的经营环境,而且帮助不少燃料油贸易和消费企业,尤其是用油大户——燃料油发电厂规避了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然而近两年来,由于经济政策环境的变化,国内燃料油市场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的锅炉发电用油需求不断萎缩,船供油及加工炼制需求逐渐成为主导,以发电用燃料油作为交割品级的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影响了燃料油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 发电用油需求基本消失 华南地区是我国传统发电用燃料油的主要消费地区,但近年来电力用油需求极度萎缩。“2004年起,国际原油价格进入大牛市,带动新加坡燃料油价格大涨,高油价使国内燃料油终端消费企业疲于应对,纷纷开始寻找替代燃料。而2006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燃料油消费税政策更使国内燃料油行业面临危机,华南地区燃料油需求几近消失,山东地炼市场也大受影响。”广东一家长期经营燃料油贸易企业的负责人介绍说,2004年,广东省燃油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年消耗180CST燃料油1100多万吨,占全省燃料油消费量的65%。到了2009年,当地的柴油机电厂基本上已退出市场,剩下总装机容量约600万千瓦的燃机电厂仅作为调峰发电间歇使用。而今年,几乎没有电厂再用燃料油发电,绝大部分企业均已转用天然气,剩下的少许电厂也只是因为天然气管线铺设尚未完成,并非坚持使用燃料油。 不仅如此,持续的高油价和高消费税也使近几年国内燃料油消费市场整体需求萎缩,燃料油进口量出现了下滑。 船供油将成未来燃料油市场主角 与国内发电用油需求大幅缩减形成鲜明的对比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港口建设和航运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船舶燃料油需求量连续5年保持15%左右的稳定增长。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过程,燃料油的使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消费主体从电厂、工业消费转向需求较为刚性的运输行业。我国目前正处在这样一个临界点,燃料油工业消费接近历史最低水平,运输消费则在迅猛发展。”上述企业负责人表示,船供业是当前全球最大的燃料油终端用户,仅余中东地区、日本及南亚几个小国还在用燃料油发电,燃料油市场消费未来将聚焦于船供需求。我国无论是内河航运还是国际航运规模仍有发展空间,船用燃料油行业必将持续发展。国内燃料油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燃料油市场在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据了解,目前我国船用燃料油市场消费分内贸和外贸,内贸船供油以国产燃料油为主,有部分进口燃料油或作为调和原料或直接供船,而外贸船供油(保税油)则完全依靠进口。内贸船用油最多的是120CST和180CST燃料油,其中180CST燃料油占三成多,而保税油以180CST和380CST为主,180CST占50%以上。 “虽然我国船供油市场相比新加坡还有很大差距,但市场竞争却非常激烈,内贸船加油公司较多,多种体制并存,贸易操作也不太规范。”金凯讯石化财经资讯总经理张魁宽近日在上期所举办的燃料油期货市场座谈会上说,中石化等央企是内贸船加油的主力,覆盖全国主要港口,部分国内航运企业或港务系统自己的供油企业,主要承担企业所在区域或自身所属船舶燃料油的供应业务,众多中小型民营燃料油经销商,则是在一些区域港口市场提供船加油服务;保税船加油公司目前已增至6家,竞争日趋激烈。 面对未来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不确定的价格波动,不仅国内船加油行业企业需要规避燃料油价格波动风险的工具,之前那些燃料油进口贸易商和中间贸易商转做船用燃料油业务后,更需要期市来管理风险。而旧的燃料油期货交割标准是根据电厂使用要求制定的,已不符合当前的市场贸易环境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新的标准来进一步疏通期现货市场通道。 市场人士表示,此次上海期货交易所根据燃料油现货市场变化的实际情况,并参照国际船供燃料油标准,对原有的燃料油期货交割标准进行调整,使交割品质更符合船供现货需求,有助于燃料油期货更好地发挥其市场功能。新旧标准合约平稳切换后,国内燃料油期货市场也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 对于这一点,张魁宽信心自满:我国船供油市场前景巨大,尤其是燃料油期货保税交割开展之后,市场发展空间会更加广阔。在他看来,我国的高速发展为船供油行业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国内船供油市场的日益成熟,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我国船供油市场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未来有望成为新加坡之后的全球第二大船供油市场。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