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易所”成为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的专有名词时代,很难想象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今天打着交易所旗帜的各类交易场所的滥觞。 事实上,近期成立的各类交易场所,已大都在省、市级工商管理部门直接注册为“交易所”。而前些年,此类市场尚只能在网络上半遮半掩地冠名“交易所”。 更值得各方反思的是,“交易所热”已成为一些地方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继股票热、房地产热后又一大奇观。有业内人士戏称,在大宗商品交易所高度密集,且交易品种遍及各种农副产品、工业原材料及稀贵金属甚至高档酒类消费品的天津,开辟了一条先行先试“交易所产业”之路。 难以计数的交易所 面临清理整顿的“各类交易场所”到底有多少?300多家,500多家,甚至800家,这还是个问题。 根据网盛生意宝旗下大宗商品数据提供商“生意社”截至今年10月收录的总共221家“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名单,超过10家的就有山东、广东、天津、江苏、浙江、上海、北京以及广西等8个省份,其中山东省多达29家。 虽然上述221家交易市场已将今年新兴的一些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期酒类交易所统计在内,但明显遗漏了涉及林权、矿权交易甚至碳排放权及各类金融资产交易业务的产权交易所,而泛滥的产权交易所早在今年6月已被国务院列入整改计划。 况且近一年来,呈现星火燎原之势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不断向县级城市甚至中西部地区蔓延。就在“38号文”下发之前,业内传闻一周最多可有近10家交易所成立、开业。但也有不少“草台班子”交易场所,匆忙搭建不到三个月即敢大张旗鼓开业,不久又悄无声息地关门,或改头换面在另一个地方复活。 因此,虽然去年底业内早已有在各级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数量高达800家之说法,且300家仅为此次待清理整顿的各类交易场所的底限,但真实的数量也许只有奉命尽快制定清理整顿工作方案并于今年12月底前报国务院备案的各省级人民政府,在经历一番彻底的摸底调查后才能搞清楚。 大宗商品的“交易所”前传 虽然理论界有将期货市场捧为市场经济最精致运转机制甚至最核心资本市场之说,但在新中国已有20年曲折发展史的期货市场,却因脱离中远期现货市场充分发育的基础,也有市场经济的“早产儿”之说。 事实上,直至2004年“国九条”颁布,期货市场才被定性为资本市场的一部分,而期货公司的财务制度还长期参照餐饮服务业。 也正是上世纪的最后五六年,国内期货市场饱受清理整顿之苦之际,期货行业出身的两个人从不同角度感觉到需要“补课”的大宗商品中远期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郭远峰,北京奥运会前卷款潜逃的华夏商品现货交易所有限公司创始人,也是河南最早一批期货公司的华远期货的创始人。虽然无实物交割保障的华夏交易所模式一直被看重现货基础的业内人士视为异类,但他依然成为“现货仓单”交易的“教父”级创始人。 据业内多位资深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介绍,去年下半年开始大泛滥的各类交易所的骨干,不少即属于郭远峰的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弟子”,他们原为郭远峰的地区代理商、交易商。 曾在海南中商期货交易所总裁位置上雄心万丈的张庶平,虽然早已远离了期货市场、中远期市场,但在本世纪初的前几年却是国内大宗商品中远期市场上举足轻重的领袖级人物。 张庶平曾在上世纪末亲自出任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的总裁。而2000年后成立的海南橡胶中心批发市场、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安徽钢材中心批发市场、上海华通有色金属现货中心批发市场,其早期负责人均出自张庶平旗下,故在业内曾归属“中商系”。 走专业化道路的“中商系”市场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交易场所开设于其上市品种所在的生产中心或物流中心。 2002年版及2003年修订版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的出台,则不仅与中储物流系统也与张庶平的“中商系”有密切关系,而该规范直至今天还被业内奉为“护身符”,尽管这只是个并无多少法律效力的有关电子交易的技术性规范。 不过,“中商系”在2003年前后因连续出现的“桂糖”、“琼胶”等事件而颇受打击。 而在2004年互联网借“B2B”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开始大规模侵入大宗商品中远期市场后,无形席位的电子化交易成为主流。开办一家大宗商品中远期电子交易市场的成本,已降低至三四百万元。同时,包括打着农产品经纪人旗帜的大量个人投资者涌入,参与投机性交易。也因此,第一次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建设热潮兴起。仅在上海,2006年时就出现了五家从事钢材中远期交易的电子交易市场。 但随着2007年4月商务部《关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限期整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下发,大宗商品中远期电子交易市场迎来第一次整顿风暴。不过,当时被列入待整改名单的市场尚不满100家。 有意思的是,在2007年至2010年上半年长达三年多“雷声大雨点小”的规范整顿期间,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总数2010年初已发展至200多家。 而且,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交易模式已由前期流行的中远期定期交割向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代表的现货连续交易转变,交易品种则由农、工业原材料向稀贵金属和各种农副产品、中药材蔓延。大手笔投资建设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目的,也开始转向借优惠政策变相圈地发展商务地产。 “交易所产业热”兴起 数年前,东证期货总经理党剑博士曾对本报记者笑言,国内外股票热、房地产热后,或许就是“交易所热”了。 确实,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外交易所加快了合并甚至跨国并购的步伐,而国内则在去年七部委分片督查规范整顿工作后的一年多内掀起了大宗商品交易所建设的新高潮。 据多位业内人士为本报记者分析,2007年商务部发文规范整顿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后,业内一直期待监管部门兑现为合规市场发放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许可的承诺。而抢在今年底这一业内预期的许可发放期限前,新建各类交易所以造成既成事实,则是投资方的必然选择。 而更微妙的是,一些手握先行先试政策的地方政府,为达成区域资金集聚效应、抢夺大宗商品定价权,以各种优惠政策推动了交易所产业化的建设高潮。 一些在外地难以生存甚至出过风险事件的大宗商品交易所,在这些地方政府护佑下竟得以改头换面获得新生。而一些地方的产权交易所,也趁机扩充为电子交易集团。一些民营的大宗商品交易所,甚至得以挂靠国资背景的产权交易所。 但不知,这种“交易所产业热”是否又将成为股票泡沫、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的一个新泡沫。 据本报记者了解,浙江某大宗商品交易所已被迫将原定本月初的开业仪式推后至明年两会后,以避开此轮来势凶猛的清理整顿风暴。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