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基本面对铅价影响相对有限 1、全球铅市继续维持过剩 今年前三个季度,全球铅市场供应依旧为过剩状态,过剩量为17万吨。较之去年同期的5.7万吨大幅增长。原料方面,1-9月份精矿产量增长8.9%,其主要原因是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墨西哥产量增加。 今年1-9月份精炼铅产量方面,较之去年同期增长9.1%,增长明显的国家主要是澳大利亚、中国、德国、韩国及美国。产量减少的国家集中在日本、英国。精炼铅消费方面,中国和美国消费增速分别为11.8%及10.4%,超过全球平均7.5%的消费增速。欧洲地区因为债务危机的困扰,铅的消费明显下滑,仅有1.3%的小幅增长。从库存消费比来看,去年年底库存消费比为4,但是今年9月,库存消费比上升到6.2,这说明今年铅的过剩量要高于去年。 表:铅市场供需平衡表 单位:千吨 2011年9月 2011年8月 2011年1-9月 2010年1-9月 铅矿产量 419.3 398.6 3333.0 3062.0 精铅产量 880.5 856.8 7631.0 6996.0 精铅消费量 869.4 845.1 7461.0 6939.0 数据来源:ILZSG,中期研究整理 从近十年的产量数据来看,全球铅精矿增速维持在3.2%的增速,其中亚洲地区的原料产量增速达到8.7%,远超过其它地区。西方国家精矿产量基本基本上变化不大。其中主要原因是新兴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加快。 单位:千吨 2011年9月 2011年8月 2010年底 商业库存(西方国家) 691.0 634.5 446.0 库存/消费比率(周) 6.2 5.7 4.0 2、铅价低迷冶炼行业利润率下降 当前铅价低迷,但是全国范围内的减产现象还没有出现,从10月份的产量数据来看,精炼铅仍保持在40万吨之上,月度产铅41.4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进口方面,铅价持续处于低位,加工费走低,原料供应略为紧张。从铅精矿进口来看,10月份进口为11.8万吨,较之9月份的16万吨,下滑4.2万吨。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外强内弱,进口优势不明显。从内外比值来看,沪伦比值略有回升, 从行业毛利率来看,铅冶炼行业亏损,几大铅锌上市公司公布季报显示二三季度业绩非常差。主营业务要靠副产品的收入来弥补亏损。铅酸蓄电池行业整顿对下游消费影响大。自2011 年4 月份九部委开展铅酸蓄电池整顿依来,铅酸电池行业停产比例达60%,铅酸蓄电池作为铅金属最主要的下游(其中消费占比超过80%),大面积停产使得铅需求面临考验,冶炼企业难言好转。 3、LME库存小幅减少 LME铅库存呈小幅减少。10月库存从历史高位回落,减少14300吨到达37.2万吨,减少幅度4%。继7月库存下降10700吨之后,库存持续增加,铅库存维持回流之态。铅供给相对过剩,下游需求较为低迷,库存保持高位对铅价上行不利。分地区来看,全球铅库存减少的势头于欧美库存下降方向一致。而亚洲地区库存变化不明显。 4、下游消费仍具潜力 在下游消费中,铅酸蓄电池泳用量占比超过80%,铅酸电池主要应用于三大行业:电动自行车、燃油汽车、新能源发电储能。就电动自行车而言,目前年度复合增长率到达17%。汽车行业受到优惠补贴政策退出的影响,产量增速放缓,但考虑到目前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不足使世界平均量的一半,现有汽车电池更新换代会产生刚性需求,其他领域如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铁路机车等机动车辆仍保持增长。因此,铅的消费仍具潜力。电池行业受环保风暴的影响也是暂时的。预计全年铅需求量约为410万吨。 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金属市场价格仍为宏观面主导,伦铅围绕2000美元波动已持续1个月时间,沪铅在反弹至15500之上后受阻回落,但价格跌落至14500附近,因成本的支持及现货价格的相对抗跌,铅价迅速反弹至15000之上,市场看涨信心不足。11月宏观氛围依然以维稳为主,大宗商品维持宽幅整顿整理格局,并未能延续反弹势头。后期需要注意的潜在利空因素依旧是欧债问题。由于下半年季节性消费旺季的离去,铅的用量将降低,尤其是在供应压力不减的环境下,预计铅价易形成下有支撑,上有阻力的格局。结合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微调的东风,国内铅价可能重新挑战前期的高点15700,价格有反弹的可能性,但幅度不可过于乐观。从体现市场风险程度的波动率指标VIX指标来看,指数处于30的位置,这是今年的一个相对高位,欧美债务危机是担忧情绪的主要来源。技术上来看,铅价受制于60日均线的压制短期无法打破均衡。短期均线和长期均线胶着体现了多空双方的积累争夺,周线级别的均线系统有向上交叉之迹象。因此,建议投资者观察反弹的持续性,15700的争夺及万六整数关口的争夺是后期关注的主要焦点。预计12月铅价波动区间为14500-16000。 责任编辑:伍宝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